本社讯安徽(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 苏月建 刘杰 苗力锋)2月24日金寨报道,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龚冲村搬迁户刘发耀深有感触地说,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致富有希望,并在乔迁新居时贴上一幅自编的对联:定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该县斑竹园镇王氏祠村2016年还传唱了一首称赞易地扶贫搬迁的民谣:
我家住在王氏祠,进山步行十八里。
祖传三间土瓦房,根深蒂固是家底。
如今已经三十七,想说媳妇没人理。
村里找我拆旧房,易地搬迁好主意。
政策搭台我唱戏,二层小楼平地起。
扶贫带来好福气,媒婆进门来报喜。
凤凰争先往家挤,看我中意不中意……
为了切实解决一些高寒山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难题,2016年,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消除贫困的“第一仗”和“当头炮”,实行资源整合、政策叠加、统筹调度、强力推进,全年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308人。截至目前为止,全县共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10处、计划安置5708户、20260人,其中,动员到县城购买商品房安置727户、2735人,到集镇购买商品房安置873户、3386人,搬迁至中心村庄3355户、11661人,搬迁至自然村庄759户、2478人。“十三五”期间,全县力争易地扶贫搬迁1.1万户、3.8万人,真正让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一是广泛动员引导搬。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千米以上高山101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上世纪50年代修建梅、响两大水库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致使全县多数贫困户分散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山区等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全县58.9万农业人口,其中47.6万人居住在1.64万个自然村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住房安全成了贫困户脱贫的首要需求和最大障碍。
2016年初,易地扶贫搬迁刚刚启动时,大多数群众都有“恋土、不离乡”的情节,还有部分贫困户对政策是否能够全部落实到位存在疑惑。针对这些情况,该县采取“动员大会”、“村村响广播宣传”、“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讲,重点解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房建设面积控制标准、资金补助标准等相关规定要求,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同感、参与感,不断扩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影响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的浓厚氛围,最终实现了“愿搬则搬、应搬尽搬、一户不漏”。并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和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级审批和公告”的程序,精准确定搬迁人口和安置方向,签订搬迁协议。
三是叠加政策鼓励搬。为打消群众盖不起房的疑虑,该县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给群众,使每个贫困户都不用自筹资金就能建起新房。在每个贫困人口享受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补助的基础上,叠加县内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相关政策,对自愿拆除住宅或腾退宅基地的群众,给予相应的拆除房屋、退出宅基地补偿及腾退奖励。对拆除的房屋的群众,按照户型结构给予250—600元/平方米的补偿,并按照宅基地退出的时间给予最高上浮30%的补贴;对退出宅基地的群众,给予70元/平方米的补偿;对自愿放弃申请宅基地的群众,按2万元/户给予奖励;对进入县城和集镇购房并承诺放弃申请宅基地的群众,分别给予800、2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对既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又是水库移民人口的,叠加享受水库移民搬迁直补政策。南溪镇石寨村观堂组张勇,家庭贫困人口4人(其中移民人口1人),认定宅基地退出补偿119220.82元,该户选择到规划的中心村庄安置,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20000元/人x 4人,计80000元,享受水库移民补助1人15000元,合计享受补助214220.82元。石寨村对易地扶贫安置点采取地基工程政策统建、地上建筑群众自建的方式,该户建房费用约12万元,还剩余补助款9万余元。花石乡大湾村贫困户陈泽申,祖孙二人生活,习总书记到金寨调研时曾慰问该户。2016年,陈泽申户搬迁至大湾安置点,共获得宅基地退出、移民搬迁和扶贫搬迁补助合计12.28万元。对于少数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贫困户,该县又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了196套公共安置房,缺口资金由政府统一承担,确保所有群众住房安全。
三是统筹调度督促搬。根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原则,该县各个安置点均组建了村民搬迁理事会,在安置点规划建设、户型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搬迁户建房由理事会统一组织、发包和监理,乡镇政府加强监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规划保留的村庄中,选择160个中心村庄、140个自然村庄及10个集镇新建搬迁安置点,设计安置房户型11种供搬迁群众自选。对各安置点基础建设实行清单管理,县政府整合资金,予以重点保障。制定搬迁工作行事历,强化督促调度,县主要领导每月调度一次、分管领导每半月调度一次,联系乡镇县领导每周到所联系乡镇督促调度一次,确保搬迁工作快速有序推进。2016年,全县共调整安置点建设土地3825亩,建房8801间,开工率100%。截至2016年12月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县2016年已搬迁入住2363户、8589人。
四是完善配套吸引搬。群众搬迁后如何种菜、养猪?如何上学、就医?这些问题都是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该县高度重视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安置点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安置点道路提升工程,将原3.5米水泥路面拓宽到5米;投入环保资金4000万元,建设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步规划建设亮化、体育、旅游、商业网点等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同时,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由乡镇政府在安置点周边统一流转部分土地分配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群众种菜、养猪的难题。
能否稳定增收是决定搬迁成败与否的关键,解决安居问题、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该县特别重视贫困户搬迁后的产业发展问题,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2至3项稳定的增收项目,确保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
在易地扶贫搬迁这项重中之重工作的带动下,该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按照精准扶贫的思路,因户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创新脱贫攻坚的工作措施,全县2016年脱贫4729户、18288人,实现了首战告捷、大获全胜,经济神会发展也呈现了“稳中有进、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协”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