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赵建军)8月11日至14日,中国作协副主席、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贵祥,带领“著名军旅作家红色金寨采访团”深入到安徽金寨开展采风活动。
著名军旅作家、采访团团长徐贵祥说,这次回到家乡、回到金寨,我很高兴、很激动,这次著名军旅作家红色金寨采访活动,让我更进一步认识、更进一步了解了这片热土地。
昨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突然间,我仿佛觉得自己成了金寨人!
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视察期间,曾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金寨县今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7月份,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安徽省军区、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六安市委联合主办了纪念建军90周年征文暨“两源两地”理论研讨会;立足老区实际、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搜集整理一大批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红色家风故事。在此基础上,选派得力人员应邀到市直相关部门、大专院校和县内相关会议、相关单位进行了集中宣讲;深入持久地开展送红色基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机关”活动等,目前正在积极编纂《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红色文化书系》(共10册)。邀请全国著名军旅作家来县采风,请他们深入实地认识金寨、了解金寨、感悟金寨、宣传金寨,是该县今年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参加这次采风的军旅作家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贵祥,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文艺创作室主任陈怀国,原武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奖得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总监衣向东,军旅作家、战略支援部队专业作家陶纯,军旅作家、《解放军报》文化部副主任刘笑伟,军旅作家、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刘西元,中国作协会员、《解放军文艺》副编审文清丽,共7人。
在金寨期间,“著名军旅作家红色金寨采访团”在徐贵祥的带领下,考察了金寨县红军广场、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并且深入到该县西部偏远的斑竹园、南溪、汤家汇等地,实地考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2师成立旧址——斑竹园朱氏祠,红二十八军重建旧址----南溪吕家大院,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汤家汇接善寺,赤城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分局----汤家汇姚氏祠,全国仅存的2所赤色邮政局之一的赤城县赤色邮政局旧址和少共豫东南道委等革命旧址和遗址。
14日上午,“著名军旅作家红色金寨采访团”还和金寨县委、县委宣传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县文广新局的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及文学爱好者代表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大家感慨地说,到了金寨、听过介绍,特别是实际考察之后,内心感到十分震撼!没想到,处在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作出了这么大的奉献和牺牲!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作品,以此来回报金寨革命老区、回报十万革命先烈!
著名军旅作家、采访团团长徐贵祥说,今天,主持人安排我最后讲话,我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平静一下我这颗不平静的心。这次回到家乡、回到金寨,我很高兴、很激动,这次著名军旅作家红色金寨采访活动,让我更进一步认识、更进一步了解了这片热土地。
昨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突然间,我仿佛觉得自己成了金寨人!我本来是霍邱人,现在成了叶集人。我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干部,长期在洪集与姚李两地工作,我从小就在这两地生活。我是吃两种东西长大的:一是皖西丘陵地区的粮食,二是大别山区的故事。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大别山区的典型代表,与洪集、姚李近在咫尺,事实上,金寨就是我的家!
毛主席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习总书记说金寨是“两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总书记给金寨的评价很高很准!我说:金寨既是一片奉献的热土,也是军事文学创作的热土。没有金寨、就没有我健康成长的营养,没有金寨、就没有我创作事业的辉煌。我的很多作品都是源自这里!
徐贵祥深情地回忆了自己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他说,很小的时候,我看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破晓记》。它写的就是发生在金寨的革命故事。小时候我还看过《安徽文学》上的一篇小说《白色的蔷薇花》(可能是指安徽省文联谢竟成写的电影文学剧本----作者注),描写的是革命与爱情,反映了革命者的博大胸襟。写得很好,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的《安徽文学》办得很好,封面设计得很有特点。离我们现在这个位置(金寨县委党校----作者注)大概六、七公里,有个地方叫叶集,在未名社的7名作家中,韦丛芜、韦素园、李何林、台静农4人都是叶集人。台静农后来是台湾大学文学系主任。蒋光慈、陈绍禹都是这一带人。
构成我的生活、思想结构的坐标系有四个象限,以我的生长地洪集和姚李为原点:第一象限是东北方,让我联想到的是农耕文化;第二象限是东南方,使我联想到的是城市;第三象限是西南方,就是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金寨、就是大别山,这里有大山、有红军,是一个红色的地方;第四象限是西北方,让我想到的是淮河文明。在我的成长史中,在我的家园后面,在我的学校围墙外边,我曾无数次地向着西南方眺望,我心知、我心想,那里地一草一木都有故事、每家每户都有传奇。人们曾跟我说,在那里,你不经意间、走在田埂上的遇到的一位老人就有可能是一位老红军,甚至是一个师团级干部。金寨这里,早已成为我从事军事文学创作的“动力源”。去年,我回来时,闫主任(指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闫荣安----作者注)陪我在全县跑了一圈。回去后我写了《飘呀飘起来》、《鲜花岭上鲜花开》(均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作者注)。
徐贵祥认为:金寨是革命文学的热土,更是军事文学的热土。他说,我的作品中很多素材都来自这里,只是在作品中把这里的地名采取了虚构的办法模糊了。金寨人民,包括我们皖西人民在内,都有一种极其坚强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或者叫做执着,这个地域特点十分鲜明。认准的事坚决干到底!我们这里有句俗话: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小腿一伸就算啦!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
徐贵祥十分欣喜地说,这次来,有两点很强烈的感受:
一是高兴,金寨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指“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作者注)来搜索、整理、挖掘、开发红色历史、红色资源。这个机构成立以来干了很多事、写了很多书、发了很多文章,我们虽然长期在外,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通过网络、微信等渠道,我们几乎天天都能看到金寨的红色故事、了解金寨的发展。应该说,胡遵远(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作者注)在这一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凌晨两点,我还在看他写的几篇文章,很感动、很受教育。他们是在做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业!金寨县虽然是红色资源的富矿,但是,现在也有一些资料急需抢救性地收集和整理。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作家,但是,今天看来我所了解的金寨革命历史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东西不知道、不了解。我每次回来都有新发现、新启发、新灵感、新冲动:比如金刚台妇女排,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作素材,很有震撼力。她们在那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震古烁今。第二个,可以写列宁小学,我们可以以某个家庭为素材,讲他的母亲做女子学校校长,教育和引导山区女孩子参加革命,等等。第三个,可以写《八月桂花遍地开》,我们可以通过文学的形式宣传这首源于金寨、唱响全国的革命历史歌曲。人们常说,知识面越大、知道的越多,未知面也就越大。通过采访,我们感到金寨的革命史料太丰富多彩了。这里,给金寨县委、县政府提一点建议,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研究开发这项工作,尽管现在有了一个专门的机构、一批非常敬业的人在做、而且成效非常显著,但是与我们金寨这个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地位相比,力度还是不够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周主席(指金寨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周其成----作者注)刚才讲,金寨人的性格是忠诚、执著、勇敢、坚韧,这就是文化。我认为,记忆和性格就是文化。金寨还有很多的资源、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有待开发。这次,我们这个著名军旅作家红色金寨采访团算是和金寨接上了头、拉上了手,朋友交了、微信群建了,希望我们能够并肩携手、紧密合作、共创辉煌。这次,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动了脑筋、开了好头,希望金寨县委、县政府能够很好地思考一下、长远地谋划一下,我们双方要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实施一些工程。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上去。我认为,精神文明就是理想信念。金寨也是理想信念的培养基地。“在红色的土地上做好红色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一项大工程,要规划好、设计好,文学、戏剧、影视、歌曲都可以搞。建议金寨县成立“红色资源开发委员会”,这比GDP更重要。要进一步摆上位置、提高规格,壮大队伍、加大投入!我们7名军队作家汇聚金寨,这不是一件小事。7名作家都是很有实力的,这远比来一个行政官员更重要。这是一个大西瓜,希望金寨县委、县政府能够抱住它,把它开发好、利用好。刚才,文清丽(《解放军文艺》副编审----作者注)已经给我们几位作家布置了明确的任务,每个人都要在一个月内写出一篇与金寨紧密相关的的文章或小说。长篇需要时间、需要沉淀,短篇还是能够快一些的。大家不要搞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要努力把金寨的红色历史研究转向红色文学创作。
第二个感受,还是高兴。徐贵祥开玩笑似地说,这次回来,两边的脸都有面子!一是左脸有光,我的家乡很给力,有东西可看、有故事可听、有事情可做,安排得也很周全;一是右脸有光,我们这个采访团也是精心挑选的,文清丽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很大努力,这些作家都是正能量的,有实力、很虔诚。刚才几位作家的发言,我感觉都是用一双睿智的眼、一颗真诚的心在看金寨、悟金寨。
过去,我们对金寨的认识不够、宣传不够,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它给我们军事文学创作留下了一个空白点,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制高点。我相信这次采访活动,不论是对金寨红色资源的开发,还是对军事文学的发展,都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徐贵祥最后饱含深情地说,我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积极开动脑筋,力争短期内写出一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与金寨紧密相关的作品来!我也希望能够把金寨作为我们军旅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基地,更期望能够通过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尽快把金寨打造成一个军旅文学的创作高地!
作者: 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胡遵远 胡本昌 任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