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新闻社金寨讯(记者郭永昌 王现方 刘杰)王坚,原名王淮东,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朱往驿村一个地主家庭,是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安徽省金寨县第一任公安局局长。
据《金寨县公安志》记载,王坚自幼聪敏好学,16岁考入河北冀县第十四中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紧急关头,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斗争的革命洪流之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开始做抗日宣传工作,随后联络进步同学,秘密发展党组织。1939年,河北省冀县抗日政府成立,他任战地委员会主任。1940年,受中共冀县县委派遣,去冀南行署公安总局受训,同年9月回冀县组建公安局、并任局长。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一年。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大扫荡”,实行了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铁壁合围”战术,疯狂屠杀抗日干部和抗日军民。
面对严竣形势,王坚带领公安局的干部战士机智灵活地同敌人进行周旋,保卫了县委、县政府的安全。他在打恶霸、斗地主、锄汉奸、破坏敌人通信设备和交通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此期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王坚从局公安队和县大队里选调十名同志,专门组建一个精干的侦缉队,并在他的直接领导下,神出鬼没地惩处汉奸、特务和叛徒。赵家庄的大恶霸宋金荣,一贯与人民作对,仇视抗日力量,并杀害共产党的一名区委书记。为惩恶扬善、打击敌人,王坚派人跟踪侦察、了解敌伪内情,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将其引出来,被活捉后在赵家庄枪决了这个民族败类,并张贴布告,历数罪状,震慑了其他汉奸敌特,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
王坚经常带领侦缉队背着电话机在野外与敌伪通话,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分化瓦解敌人。一个名叫张云峰的国民党士兵,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秘密地投靠了共产党,并不断提供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王坚很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开展对敌斗争中,深受群众拥护。一次,王坚和一名警卫员执行侦察任务时,迎面走来了一队汉奸,他俩来不及躲避,就从容地走到附近正在锄地的两个农民跟前,接过他们的锄头,与农民边锄地、边谈心,巧妙地避过了敌人。
王坚,虽然出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但他的革命立场十分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坚信不移、忠心耿耿。他对不能吃苦、政治立场不稳的人深恶痛绝。冀县抗日政府里,有一位县长受不了艰苦环境的考验,与敌伪暗中勾结,准备出卖同志、投靠日伪。王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亲自侦查,不分昼夜地跟踪守候,终于掌握了证据,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革命避免了一场损失。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上从河北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地方干部随军南下,帮助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王坚奉命带领本局干部徐庆福、陈孟盈、宋之光等十几人,来到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组建公安局,并任局长。中共金寨县委从正规部队里抽调大批干部、从地方选派一批积极分子,迅速组建起一支公安队伍,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到170多人。
王坚担任公安局长后,一方面向当地群众了解敌情、社情,一方面培养积极分子、部置隐蔽力量,为公安机关搜集提供情报,充分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王坚十分注意政治学习,他一直随身带着革命书籍,一有空就进行读书学习,他经常告诉同志们:“干革命没有理论作指导是要走弯路的,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他经常引导公安局的干部战士认真学习、掌握政策,自觉地按党的要求去工作。
当时的金寨,敌情比较严重、形势非常紧张,县公安局和县委、县政府机关经常开展游击活动。王坚是县委委员,时常带领工作组到区乡指导工作。在基层,他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建立群众治安组织、积极开展治安工作。为此,他常常吃不好、睡不安,一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为保卫党的事业而奋斗着。
王坚每到一地,都把打粮筹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带领公安队把没收地主恶霸的粮款分给贫苦农民。他经常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1948年2月,王坚带领公安队在金寨南溪一带剿匪。一天傍晚,公安队留在途中宿营,王坚连夜赶回公安局驻地(南溪葛山槐树坪)处理紧急事务。第二天一早,在途中宿营的公安队被国民党两个团的正规军包围,160多名公安干部战士英勇抗击,子弹打完了,就搬起山上的石头砸向敌人......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当晚,王坚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沉痛。他一方面向县委汇报,一方面命令身边的几名干部战士赶去清理战场、掩埋烈士遗体。谁知,时隔不久,公安局驻地也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王坚率领仅存的公安干部战士边撤边打。战斗中,王坚不幸负伤,同志们要背他走,他坚决不肯。他把随身携带的几份文件资料交给身边的同志后,命令他们突围出去,自己则留下来作掩护......当同志们安全突围后,王坚局长只身一人、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