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籍老将军的长征故事5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6日    

实事求是新闻社安徽讯历史人物专题报道【开头语】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和红六军团),有2支队伍与我们安徽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今年4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深情感慨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热土一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金寨,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基因灿烂辉煌。研究红色历史、开发红色资源、做大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有着很多的工作要做。

作为全县党史军史、红色文化研究开发的重要职能部门-----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新优势、倾力打造红色发展的新高地、努力谱写红色金寨的新篇章,着力当好红色基因的研究者、传承者、实践者。具体的,应该着力做好这样10项工作:“挖掘好”红色资源、“研究好”红色历史、“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开展好”红色教育、“展示好”红色文化、“宣传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谱写好”红色新篇

 基于这种考虑、立足金寨实际,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几位金寨籍老将军的长征故事。现予发表,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3章:“三让两好”将军---徐立清的长征故事  人物简介:徐立清,原名徐映清,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兵团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16逝世。

长征途中,身为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兼总医院政委的徐立清,担当着红四方面军三个师官兵的医疗卫生保障重任,从强渡嘉陵江到三过草地,克服恶劣环境,出色地完成了医疗保障工作。解放后在授衔过程中,徐立清又让衔、让级、让位,被誉为“三让两好”将军。

 (一)雪山草地里的“流动医院”

1910年在金寨出生的徐立清,19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徐立清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先后担任了红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十二团党委常委、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二师党委执委,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统率下,取得了反敌“三路围攻”战役的胜利,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45月,徐立清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9月又调任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掌管着全军上上下下的医疗卫生问题。医院工作是最困难的工作,尤其当时环境恶劣,又无后方,在物质条件万分困难的条件下,更不容易担负这个工作。徐立清任卫生部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时,却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帮助部队渡过了难关。

1935年春,徐立清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西渡嘉陵江后,部队进入川北的崇山峻岭,处处悬崖陡壁。卫生部以女同志居多,徐立清看到妇女工兵营每人身背五六十斤重的东西,行走在悬崖峭壁,就让自己带领的红军战士帮她们背。遇到下雨天,路面很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入深谷。在悬崖路段,徐立清命令战士们身贴石崖,紧紧地手拉着手,一步一步缓慢前行。下雨时,他让大家躲在石洞、崖缝或大树下,自己总是站在最外面。

强渡嘉陵江战役发动后,红军部队日日夜夜行军打仗,环境艰苦,伤病员越来越多,缺医少药。徐立清想方设法做好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系统指战员的积极性,同时高度重视团结、利用老中医和俘虏医官,尽量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发挥技术专长,为红军医疗卫生工作服务,从而改进了长征中的卫生保障工作,受到总部表彰。

193610月下旬,红西路军2万余人渡过黄河,开始更加悲壮、艰险的西征。由于红军长途远征,任务多变,缺衣少食,敌众我寡,西路军在作战中损失惨重。徐立清带领西路军总卫生部机关、医院和大批伤病员,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夜里,一边突围、一边救护,收容伤病员。在几个月的雪地行军中,他们饿了吃雪,渴了也吃雪。徐立清带领干部和医务人员克服巨大的困难,想方设法照顾抢救伤病员。没有消毒药水,他们就用盐水雪水;没有纱布,就撕开自己的衣服为伤病员包扎,尽力护理好伤病员。

 (二)慧眼识得“最小女红军”

长征途中,徐立清除了率领医疗保障部队屡建奇功外,还曾在组织工作中担当重任。这其中,徐立清慧眼识英、发展并培养“最小红军女战士”王新兰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最小红军女战士”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母亲。此时的王新兰也想和哥哥、姐姐一样跟着红军一起走。在姐姐王新国的陪同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王新兰唯恐红军首长不收自己,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徐立清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听着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上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听。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和姐姐一起被安排在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硬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来她在战火中与开国上将肖华结为夫妻。

 (三)“三让将军”传佳话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将军授衔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将军主动要求低授一级军衔的事例,在这其中,徐立清因为主动要求不要上将军衔,加上他曾主动让职、让级,因而被人们称为“三让将军”。

徐立清在早先的评级中就主动提出让级别,要求将自己的正兵团职降为副兵团职,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明确提出不同意,又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正兵团级。在随后的授衔过程中,按照规定,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可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个中将为好,这样对个人、对工作都有利。他先后三次,分别写信给罗荣桓、周恩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并向彭德怀、周恩来提出申请,请求不要上将军衔。

据史料载,当时在正兵团级干部中,徐立清是唯一一位没有授上将军衔的,在全军传为佳话。毛主席后来在多次讲话中对徐立清这位金寨籍将军不为名、不为利、严格要求自己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是我当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附:作者(搜集整理者)之一简介:胡遵远,男,19639月出生,中共正式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函授),19818月参加工作,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局长。胡遵远同志曾被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被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等单位分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是中共金寨县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六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和金寨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