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安徽电《记者侯震斌 赵建军 胡遵远》9月6日金寨报道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和红六军团),有2支队伍与我们安徽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今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深情感慨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金寨,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基因灿烂辉煌。研究红色历史、开发红色资源、做大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有着很多的工作要做。
作为全县党史军史、红色文化研究开发的重要职能部门-----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新优势、倾力打造红色发展的新高地、努力谱写红色金寨的新篇章,着力当好红色基因的研究者、传承者、实践者。具体的,应该着力做好这样10项工作:“挖掘好”红色资源、“研究好”红色历史、“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开展好”红色教育、“展示好”红色文化、“宣传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谱写好”红色新篇。
红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1934年8月的一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特使来大别山,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指示。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周副主席指示,决定立即率领红25军作战略转移、开创新的根据地。为了出师有名,宣传抗日救亡,红25军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师北上,并发表了宣言。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我们安徽金寨人民的子弟兵,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主要表现:
1、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
2、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
3、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4、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红25军的长征非常特殊,在长征途中他们不仅打胜了六大战役,而且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战例,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至今仍然传为佳话、流传人间。
(一) 游 击 战 术 显 神 威
1934年11月16日,奉中共中央之命,红25军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穿越中原,向北疾进,于1935年1月中旬,到达鄂豫陕边区,创建根据地。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成立了鄂陕、豫陕2个特委、5个红色县级政权,扩大红军800多人,建立了3支地方红军游击师和红74师。
蒋介石对红25军穿越中原,在鄂豫陕边区创建根据地,扩大红军,发展游击师,十分不安。因为,这不仅对他“围剿”中央红军不利,而且也威胁到关中地区的安全。于是,蒋介石调动东北军9个团,河南的国民党第40军44师9个团,陕军38军及其警备第1、第2旅,湖北5个团,共30多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根据地实施“围剿”,限令3个月内剿清红军。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鄂豫皖省委在洛南县的葛碑镇举行会议。根据鄂豫陕边区山高、交通不便、敌人辎重运输困难等情况,制定了以营团为单位分散游击的作战方针,利用红军和游击师山熟、路熟、人熟、机动灵活的有利条件,大迂迴、绕圈子,去调动敌人、疲劳敌人。1个多月内,敌人不但没有找到红军主力,有时还被红军、游击师从背后“反咬一口”。石塔寺伏击战,就是一例。1935年3月6日,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率领223团在华阳河活动,敌陕军警备第2旅旅长张飞生获悉,立即率全旅向华阳河扑来。徐海东决定调动该敌,寻机歼灭,便率223团向镇安方向奔去。敌扑空后,又跟踪向镇安追来,徐海东又率223团折向华阳河。就这样,来回3次,拖得警2旅疲惫不堪,不得不于3月10日在石塔寺补充休息。徐海东则率223团连夜飞驰50里,于拂晓时发起猛攻,疲惫不堪的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会从天而降,有的连衣服也没来得及穿,仓促应战。这个3000之众的一旅之敌,被不足千人的红军打得狼狈不堪。旅长张飞生中弹后,躲在死尸中装死,得以逃脱,其余大部分被歼。被俘的敌团长刘长生说:“我们追了你们三天三夜,没找到你们的影子,认为你们害怕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你们会找着我们打,所以我们一点准备也没有。你们红军打仗实在鬼得很!”
由于蒋介石限令“剿灭”红军的日期将近,敌人便在根据地内划分剿区,实行“驻剿”,又派一部分兵力专门追剿。省委命令红军和游击师主力转移外线,到敌人后方去活动,留小部分红军在根据地内游击,牵制敌人。敌人在根据地内剿来剿去,总是找不到红军主力。敌《陕南快报》哀叹:“匪徒流窜,东西无方,去来无定,昨于彼,而今忽此,令人防不胜防……”事实就是这样,30多个团的兵力,对付3000余人的红军,应该是不难取胜的,可是他们老吃败仗,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得人心,耳目闭塞;而红军处处得到人民的支持,对敌情了如指掌,真正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巩固根据地,补充红军给养和枪支弹药,省委决定远程奔袭敌后方重要供应基地荆紫关。
荆紫关是鄂、豫、陕三省交界要地,属敌40军防区,驻有守敌一个团。 6月15日,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率领223团和手枪团疾行一昼夜,行程65公里,来到距荆紫关10公里的刘庄。经过了解,荆紫关一团守敌,有一个连在关前警戒,其余驻关内。城墙高一丈,两面环山,两面都是开阔地,很难接近。徐海东命令手枪团化装成敌人智取。手枪团团长杜本润率部化装成敌57军追剿队,来到荆紫关和警戒连通话后,警戒连连长很客气地迎接。当敌人要开城门时,敌军需处长说要有总部命令才行。这时,手枪团已被敌警戒连怀疑,便决定缴警戒连的械。杜团长大声骂道:“你们怀疑国军,延误追剿军机,八成是私通红军,全部缴械!”手枪团战士们一听杜团长发话,300多支长短枪一齐对准了警戒连,敌人还在发呆时,即全部被红军缴械。这时,徐海东率223团已赶到关前,一齐向敌人开火。徐海东组织6挺机枪掩护,命手枪团一分队搭人梯登城。经过半小时激战,一分队登城成功,打开城门,红军一拥而进,敌人大部被歼,军需处长王均生被生俘,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民用物资,红军给养和枪支弹药得到了补充。
红军飞奔石塔寺和攻打荆紫关的胜利,使“围剿”红军的敌人大为震惊,西安《民报》称之为“红军游击神威”,不得不调动大批敌人向后方回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敌人的“围剿”部署被打乱,蒋介石限令3个月剿清红军的计划也随之破产!
(二 )全歼 陕 西 “皇 家 军”
蒋介石限期3个月剿清红军的计划破产后,很快又重新部署了新的“围剿”计划。为了提高“西北王”杨虎城的地位,便任命杨虎城为“剿匪”总指挥,调动西北军大部、东北军2个军,河南、湖北各1个军,向鄂豫陕根据地的柞水、山阳、商县、镇安进攻。可是这些部队都非蒋介石嫡系,他们虽然不得不服从蒋介石调动,但都又痛恨蒋介石用其非嫡系部队攻打红军、借以消灭异己,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荆紫关是西北“剿总”杨虎城的后方供应基地,其被红军缴获弹药后曾向蒋介石报告要求补给,蒋介石不仅一毛不拔,还责怪其防范不力;河南的敌44军被红军消灭1个旅,要求蒋介石补充兵员,蒋介石非但不给补充,反而将该旅番号取消。因而,各进攻之敌都各怀鬼胎,一面想借消灭红军捞一把,提高自己的声望;一面又怕在作战中失败,伤了元气,被蒋介石改编或被取消番号。杨虎城虽然被蒋介石任命为总指挥,但他深怀民族正义感,“九一八”事变后,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均被蒋介石训斥,因而对蒋介石极为不满,此次受命也是迫不得已。
省委得悉敌人新的部署后,决定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诱敌深入,先拖后打”。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分别率223团、225团在根据地活动1周后,出陕南、上豫西、走鄂北,大踏步地运动,来回调动敌人。6月中旬,当大批敌人被调出陕南时,程子华、徐海东又率部回到了陕南的山阳县黑山街休整。这时,奉命在根据地监视红军的敌陕军警备第1旅闻讯,即向黑山街扑来。程子华对徐海东说:“警1旅是陕军当家部队,旅长唐嗣桐是杨虎城亲信,自认是陕西‘皇家军’,装备好、傲气十足,看不起其他部队。我们如果能狠揍他一下,对于震慑其它敌人,打破敌人‘围剿’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程子华说罢,建议徐海东考虑作战方案。
徐海东根据警1旅孤军深入、邀功心切的情况,打算先在山阳南部山区调它一两天,再寻机歼灭。6月30日,程子华、徐海东分别率223团、225团牵着警1旅在山阳县南部山区转了两天后,7月1日,转到袁家沟。这里是一个两面高山、中间一条小路的大山沟。徐海东认为这是个歼敌的好地方,便和程子华商量,决定在这里设伏,歼灭警1旅。徐海东率223团隐蔽在袁家沟北面山坡丛林里,程子华率225团1、2营隐蔽在南面山坡丛林里,第3营在沟口堵击,调第3、4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入口处隐蔽,断敌退路。7月2日拂晓,部队进入指定位置。上午10点钟,追寻红军作战的警1旅先头团大摇大摆地进入沟口,向两面山上打了一阵空炮后,未发现动静,便继续前进,其后续2个团分3路纵队跟进。当敌人全部进入沟里后,程子华军长一声令下:“打!”在3颗红色信号弹飞上天的同时,各种火器一齐射杀,密集的敌人遭此突然袭击,被打得人仰马翻。由于人马拥挤,敌人火力一时难以施展,自相践踏、狼狈不堪。红军战士乘势猛冲下山,机关枪、步枪、手榴弹,打得敌人血肉横飞、溃不成军。敌旅长唐嗣桐率领其警卫营慌忙后退,也被游击师猛烈炮火堵回;向北口突围时,又遭225团第3营阻击,其警卫营被歼近半。唐嗣桐见进退无路,便指挥残部困兽犹斗。可是“兵败如山倒”,任凭唐嗣桐如何叫嚣,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残部也很难组织起有杀伤力的火力。战斗近2个小时,警1旅大部被歼,余部弃枪逃入山林。唐嗣桐率警卫营残部50多人,占据一农家大院,做垂死挣扎。由于这个农家院是建在一座5米高的石岸上,后面是数丈高的悬崖,敌人4挺机枪向外射击,红军难以接近,而且又没有远射程武器,223团攻击半小时也未奏效。徐海东命令全团机枪集中掩护,特务营带炸药包向院墙底部运动,后爆破成功,战士们顺着被炸塌的石岸,爬上院墙,连续扔下10多捆手榴弹,压住敌人火力,冲进院内。在“缴枪不杀”的呼喊声中,残敌30多人被迫放下武器。旅长唐嗣桐躲在锅灶后面被生俘。敌警1旅被全歼,不但大挫了杨虎城和西北军的锐气,也使其他敌人也闻风丧胆,夹着尾巴不敢轻易出动了。
(三) 重 拳 痛 击 “马 家 军”
红25军歼灭了陕军“皇家军”警备第1旅,给西北“剿匪”总指挥杨虎城一个沉重打击。杨虎城正在心痛时,蒋介石又来电催逼其“清剿”红军。当杨虎城向蒋介石报告警1旅被红军吃掉,要求补充兵员和弹药时,蒋介石却打起官腔,说西北军剿匪不力,罪有应得!既然警1旅已被红军吃掉了,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番号取消!
这明摆着是蒋介石借刀杀人,削弱西北军势力。这使本来就和蒋介石有矛盾、不愿与红军作战、要求团结抗日的杨虎城,更加痛恨蒋介石了,骂道:“这个老奸巨猾的流氓政客,真是比曹操还曹操!”其夫人谢葆真劝道:“有道则出,无道则隐,何必伤肝动肺呢?你不是说要解甲归田、栽花种竹吗?”
杨虎城说:“蒋介石这个民贼独夫,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他不会叫你安静的,现在他想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回族马家军逼近西北,正想搞垮我呢!”
杨虎城正在和夫人谢葆真说心里话时,蒋介石又来电报说,红军有北上陕北,会师刘匪(指西北红军领袖刘志丹)的意图,要杨虎城派重兵堵截。杨虎城看着电报,正不知如何是好,蒋介石又来电说:“查徐海东部西窜,原因在策应朱毛,我军应采取内线作战要领,先以优势兵力解决徐匪,再以全力截击朱、毛……”杨虎城骂道:“妈的,一会儿北上,一会儿西窜,到底向哪?”可就在这时,又接到蒋介石任命甘肃省主席朱绍良为西北“剿匪”总司令的命令。杨虎城心里明白:朱绍良这个蒋介石的亲信,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甘肃省主席,现在要统帅整个西北军队,自己也在他管辖之下。这分明是蒋介石不信任自己了,实有大权旁落之感。还是他夫人谢葆真开导得好:“你早就不想和红军打仗了,这会,去了帽子头轻,就坡下驴,不是很好嘛!”杨虎城笑笑说:“真是知我者,夫人也!”
朱绍良新官上任三把火,主力军自然是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等以骑兵为主的马家军,马家军纷纷向鄂豫陕根据地开来。当时,横向陕西、甘肃的西兰公路,是敌人的重要防线,马鸿宾第35骑兵师就驻西兰公路要冲平凉城。师长马鸿宾听其侦察员报告说,红25军都是一些娃娃兵,所以气焰极为嚣张,遂对其部下说:“这支从大别山里跑出来的小崽兵,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要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把他们全部消灭在平凉城下”!
红25军当时的情况是:歼灭了敌警1旅后,即获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懋功会师的消息。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省委决定率红25军出陕南,攻打平凉县城,穿越西兰公路向北行动。7月16日留下指示信给鄂陕、豫陕2个特委和红74师,命令他们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斗争。8月7日,红25军在翻越六盘山时,担任后卫的徐海东率领223团与敌马鸿宾骑兵35师侦察连相遇,将其大部歼灭。经审问俘虏,才知有敌35师重兵把守平凉城。根据敌情变化,徐海东毅然放弃原定计划,转向平凉以北的塬上前进。马鸿宾得知红军绕过平凉县城北行,便命103旅旅长马应图率领一个骑兵团追击红军。红25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得知情报,决定教训一下骄横得不可一世的马家军,不然红军北上就不会轻松。他们商量由徐海东率领223团选择有利地势伏击。8月19日,徐海东率领223团来到平凉东北30公里的马莲铺,这是个高低落差很大的塬区,如果在塬上设伏,敌骑兵在塬下难以上来,正是歼敌的好地方。徐海东便命223团、2营埋伏在马莲铺的西边高塬上,自己率领第3营正面吸引敌人。当日下午,敌103旅旅长马应图率领骑兵团攻来,徐海东率第3营且战且退。当敌人进入伏击阵地时,两面塬上红军多种火力一齐向敌人射杀,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红军战士趁敌混乱之际,勇猛冲向敌阵,与敌短兵相接。激战半小时,敌一团骑兵除旅长马应图率少数警卫人员逃脱外,大部分被歼。
8月21日,红25军到达陕、甘边界的泾川县,准备渡泾河向陕北推进。刚到河边,敌骑兵104旅206、208团跟踪而来,向正在渡河的省委和军部机关疯狂射击。这时,已经过河的军政委吴焕先又率领224团两个营和学兵连渡河回来,向敌指挥所杀去,攻打左翼的1营也掩杀过来,打得敌人阵脚大乱,被迫退到一条沟里抵抗。吴焕先又大声高喊:“同志们,冲啊,全歼马家军!”战士们冲向敌群,和敌人白刃格斗,杀得敌人自相践踏、各不相顾。这时,一个骑白马的敌人正夺路向塬口飞奔。吴焕先命通讯班长周世忠:“快追击,那家伙一定是个当官的,不要放他跑了!”周世忠跨上敌人的一匹战马,唰唰两鞭,向骑白马的敌人追去。
这个通讯班长周世忠是全军有名的骑手,骑马速度能追上汽车,在马上能做各式射击,百发百中。吴焕先看着飞驰而去的周世忠,对徐海东说:“那家伙今天算遇到骑兵老祖宗了!”话音刚落,只听“叭”的一声枪响,那个骑白马的家伙摔下马去。不一会,周世忠便将那个摔下马的家伙驮了回来,经敌人俘虏辨认:正是敌104旅108团团长马开基!
这时,敌人的2个团已大部被歼,还有少量流窜敌人在顽抗。吴焕先对徐海东说:“我们不能恋战了,赶快渡河吧!”可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流弹飞过来,军政委吴焕先,这位年仅28岁的红军将领,倒在了长征路上……
军政委的牺牲,全军上下,无不悲痛万分!徐海东这位子弹都打不出眼泪的钢铁汉子,也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四) 两 场 胜 仗 迎 会 师
痛击马家军后,红25军不顾疲劳,冒着连日大雨,继续向陕北方向疾进。9月3日,部队到达合水县板桥镇又和敌35骑兵师105旅打了一仗。9月9日,进到保安县永宁山,与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取得联系。陕甘特委立即派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军委主席刘景范前来迎接。在习仲勋、刘景范的带领下, 9月15日,部队到达了延川县永平镇,和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胜利会师。1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和中共西北工委召开联席会议,为统一红军领导,决定成立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下编75、78、81三个师和1个手枪团,全军团7000余人。
9月18日,在永平镇一所学校的操场上,举行胜利会师和红15军团成立大会。周围十几里的群众都赶来参加大会。“欢迎大别山来的红军兄弟!”“团结起来,打个大胜仗,迎接党中央!”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党中央、毛泽东发来了祝贺信,称红25军和陕北红军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大开展的导炮”!
会后,红15军团决定打两个大胜仗,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这时,蒋介石正在调兵遣将,对西北地区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除马家军外,还有西北军6个团和东北军5个师。徐海东问刘志丹:“这一带是你的大本营,地形熟悉,你看怎么打法?”刘志丹说:“我们现在虽然人数多了,但比起敌人来,还是少数,不能靠硬拼,要以围城打援的战法,引诱延安援敌,埋伏奇袭为好。”经过研究,决定在延安至甘泉中部的劳山设伏歼敌。刘志丹率78师一部正面吸引敌人,徐海东指挥75、82师埋伏奇袭。9月28日,红军以3个团的兵力将甘泉城围住佯攻,主力则隐蔽在延安至甘泉必经之地的劳山两侧丛林里,准备歼灭从延安增援甘泉之敌。红军指战员硬是在这里埋伏等待两夜三天。10月1日下午4时,敌110师在刘志丹的火力牵引下,进入红军伏击圈,红78、81师实施猛烈炮火攻击,敌溃不成军,师长何立中被击毙、参谋长范驭洲被生俘,歼敌1800多人,生俘3700多人,缴获战马300多匹、大炮12门、轻重机枪186挺,其它枪支3000多支和大量弹药。接着,红军乘胜攻打榆林桥敌107师,经半日激战,歼敌2个团,俘敌619团团长高福源以下1800多人。高福源原是张学良的警卫营营长,深受张学良信任。被红军俘虏后,受红军抗日政策的感召,愿意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做沟通红军和东北军的联络工作。后来,中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与张学良的多次会见,就是由高福源引荐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劳山、榆林桥两战的胜利,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给养,大大改善了红15军团的装备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巩固西北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胜利会师后的两大奠基礼。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来到红15军团,接见了程子华、徐海东、刘志丹、郭述申,给了红25军、西北红军很高评价。至此,作为长征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