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电(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 刘锦华 郭波 赵中方)3月30 日金寨报道,金寨籍将军徐立清的一生,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他让级别、让军衔、让职位,他的高风亮节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被人们誉为“三让将军”、“人生楷模”,毛主席称他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1952 年,全军干部定级,徐立清主持这项工作。早在建国前,徐立清已担任大兵团政委,按规定应是正兵团级。当时,有关部门上报中央军委的报告上写的是“徐立清正兵团级”,他看到后将“正兵团级”改为“副兵团级”,并专门向总干部部写了报告,这是徐立清的“第一让”——“让级”。
坚持让军衔
1955 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对军衔评定工作给予了政策性的规定。在罗荣桓的直接领导下,徐立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持这项工作。他始终牢记毛主席提出的“照顾方方面面、不搞山头主义、一碗水端平”的要求,在总干部部对全军师以上干部,特别是对 1000 多名高级干部授予将官军衔的工作中,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秘书在沙发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放亮,徐立清还在伏案工作。
徐立清本人,按照军委规定的条件,他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当他看到授予上将军衔人员名单中有他的名字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悄悄“下调”到中将行列。名单到了罗荣桓部长手里后,他亲自找徐立清谈话,既有关切又有批评:“这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职的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了呢?”之后,徐立清又给中央军委和罗荣桓部长写信,要求不要授予他上将军衔,并列举了种种理由:
此后包括罗荣桓、彭德怀、周恩来在内的很多领导和同志都来劝说、反复做工作,但是,徐立清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1955 年9月27日下午,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主动让衔的徐立清排在中将之首,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后来,在一次全军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徐立清时,一连用了两个好字:“徐立清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再三让职位
1950年10月,徐立清刚到军委总部工作时,刚满40岁,身材匀称,头发浓密乌黑。但是,在我军干部授衔评定工作基本完成以后,刚刚45岁的徐立清累倒了,心脏病复发,身体明显消瘦,头发也花白了,有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一病就是五年。
因此,从 1955 年下半年开始,徐立清不得不住院治疗,并主动要求总干部部的任免工作由宋任穷副部长兼管。罗荣桓部长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谈到了徐立清的工作态度。毛主席说:评衔工作很辛苦,管评衔工作的同志更辛苦。徐立清我是了解的,工作勤奋,没有名利思想,他的作风很值得同志们去学习。
1955年冬天,徐立清病情加重,连文件都不能看了,只能靠秘书给他读文件的要点。这时,徐立清为自己有病不能坚持工作而深感不安。一天,徐立清对去医院看望他的赖传珠副部长诚恳地说:“请转告罗荣桓部长,我的身体状况很差,短时间内不能工作,建议总干部部物色一位年轻的同志接替我的工作。”当罗荣桓部长专程到医院看望他时,徐立清再次当面提出找人接替工作的想法。罗荣桓对他说:现在安心养病更重要,工作上不要过多考虑。此后,在医院的病榻上,徐立清亲自给中央军委写信,请求“让位”。军委对徐立清的建议非常重视,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军委领导一致认为,徐立清还很年轻,应抓紧时间治病,等病好了再继续工作,最后结论是:“放放再说。”
徐立清的建议没有得到批准,他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当他病情稍有好转时,又直接给彭德怀、罗荣桓元帅写信,请求提前退出现役转业地方,或到省军区任个副职,做点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众工作。几天后,罗荣桓部长正式通知徐立清:你提出退出现役的请求,军委和总部没有采纳,等病好了继续履行总干部部副部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