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红色家风万代传--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红色家风故事 (心系群众 篇)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2日    

  本社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赵建军)目前,一场以“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红色家风,是一种特殊的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党员、老干部所建立和倡导的家风,是向上向好向善的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红色家风,可正作风、塑政风、兴党风、带民风。如果丢掉红色家风,沾染不良家风,就很有可能徐向前元帅所说的那样:“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就会付之东流 。”

  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先驱者、老红军、老将军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到实处。

 安徽省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共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他们不仅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建立不朽功勋,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初心不改、继续前行,严格要求自己、始终艰苦奋斗,为祖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体力行教育和影响子孙后代,使其“永远听党话、始终跟党走”,建立了极好的家风、家训、家规,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红色家风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借鉴、传承、弘扬

  故事11: 徐立清将军---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徐立清,金寨斑竹园人,历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总卫生部政委,八路军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委,第一野战军军政委、兵团政委,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010月,中将徐立清由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政委调任军委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分管全军干部任免和组织调配等工作。他认为:干部管理部是干部的家,要设身处地地为干部着想,一定不能有权力思想、衙(压)门作风。为了做好干部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还照常上班,是一个为了工作不要命的人。那个时候,他家整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立清对家人和秘书说:不管谁到咱们家,都要热情接待、不迎有送。他们家有时一天竟来20多个人,一批接一批的,他没有把一个人拒之门外。偶尔有接待不周的地方,立清还会让秘书给人家赔礼道歉。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挨批挨斗、被认为是牛鬼蛇神的人到了他家,立清也还是亲自接待并耐心地做工作,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甚至还留在家里吃饭。 

立清夫人党秀玉回忆说:“我曾留心观察过,到我们家找立清的人,不仅有中央和总部的首长,包括一些大将、上将,也有一般的干部和战士,有离退休的老干部,也有在农村的群众,有坐车来的,也有步行来的。但立清做到了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立清将军关心爱护别人胜过关心爱护他自己。他在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他们家有位烧锅炉的李师傅,是来自北京顺义县的临时工。一年春节的时候,立清和夫人商量,为了让李师傅回家过个团圆年,他就将烧锅炉的事安排给家里几个孩子轮流值班。李师傅说什么也不肯走,立清多次给他做工作。李师傅临走时,立清还派车把他送到汽车站,用自己的工资给李师傅买来了猪肉、白菜、白面等年货。

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立清想起自己的炊事员王师傅家住唐山,对家人一定很担心。于是他就亲自偷偷地到了唐山找到了王师傅家,对其家人进行看望,还把王师傅一家接到北京,住进自己的院子里。每当通信员、警卫员的亲人来到北京,立清总是把客人安排在他住的楼里,陪他们吃饭、聊天。还多次嘱咐家人说,他们来一次不容易,要照顾好他们,不要让他们受了委屈。

立清十分关心爱护老干部,他有几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职的要关心离休的,台上的要关心台下的,有权的要关心没权的,没犯错误的要关心犯了错误的。”他还说:“老干部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是人民的有功之臣,谁对老干部不尊重,就是对革命不尊重,就是对历史不尊重。”1980年,他刚做了手术,体内还装着心脏起搏器,组织上调他到成都军区任第二政委(后任政委)。夫人党秀玉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就对他说:“你向军委写个报告,看看不去行不行?因为身体不能坚持工作啦。”立清说:“组织决定的事,我就是爬也要爬到成都去。”他到了成都后,第一件事就去干休所登门看望老干部,他在身体多病的情况下,一家一家地去慰问。他还去看望烈士遗留下来的妻子和儿女。

徐立清经常对孩子们说:我一生选择革命、选择了党,这条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爸爸只留给你们一句话,要始终坚信党是正确的、群众是最公道的!

他的孩子们牢牢记住老将军的教诲,处处照着他的样子去做,听党的话、跟党走,一个个都保持着老将军的优良传统,有的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有的成长为将军,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奉献着。

故事12王远芬将军----带病与群众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1959年黄河出现特大洪峰,河南郑州段险情迭出,形势异常严峻。时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王远芬将军因从小有病无钱治战争年代又多次负伤,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当他得知广大指战员和群众都奋战在抗洪第一线连忙提前出院,赶赴黄河岸边指挥抗洪抢险,累得哮喘病复发。大家劝他回家休息,他地说:“水情就是敌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们放心,我能挺得住!”他就像战争年代一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连续多个日日夜夜都奋战在黄河边,硬是坚持同广大群众一道战胜了洪峰。

王远芬虽然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但丝毫没有官架子”,始终将自己放在与人民群众同等的位置待人处事。他不管到哪里,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到群众中去,嘘寒问暖拉呱谈心情同手足。大人小孩都喜欢围着他拉家常、听故事,把他当作贴心人。

王远芬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生活非常简朴。他常对身边的人说:“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牺牲了革命胜利后也有许多功臣放弃城市生活回家种田去了。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工作,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他总是勤奋忘我地工作着只要有空,他就带领全家人和警卫员在房前屋后种植瓜菜或干杂活。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缝补多次的旧衣裳,从不奢侈浪费。他总是要求儿女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掉,珍惜每粒粮食。

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河南省军区大院里,一位衣着朴素的长者在种菜、栽苗、除杂草……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是一位辛勤的老园工,可谁知,他却是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将军。

 故事13:中将曾绍山把半条羊都分给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的人民都吃不饱。曾绍山中将之女曾明顺回忆说,她在学校里吃的还可以,因而不太愿意回家。因为回家不能吃好,饭菜还不如学校的。父母们整天吃水煮青菜。快过年了,沈阳军区为了改善部队的生活,到内蒙古买了一些黄羊。每个首长家可以买半条羊。羊买回家后,曾明顺就看见父母在商量什么,不一会儿半条羊七上八下地变成几大块,父母们把它分给了在身边工作的每一个人。炊事员李师傅激动地抱着羊肉,不停地对曾明顺说:“你父母真是好人呐……”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