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纵横驰骋江淮间 逐鹿中原战在前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之十二)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7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这一历史事件。

            中实社--纵横驰骋江淮间 逐鹿中原战在前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之十二)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刘邓野战军兵分3路,先敌越过陇海路,以连续急行军向大别山挺进。蒋介石错误地判断,认为人民解放军是北渡不成而被迫“南窜”,遂以20个旅分路尾追,另以4个旅在平汉路侧击,企图歼灭解放军于黄泛区。那里遍地淤泥,没有道路,刘邓野战军冒着敌人飞机的轰炸顽强奋进,于817日越过宽达30多里的黄泛区。接着,又渡过涡河、沙河、洪河,甩掉国民党军的尾追。敌人恍然大悟,急令1个整编师和1个旅沿平汉路南下,到汝河布防,企图阻拦刘邓野战军。刘邓野战军炸毁、埋藏了重装备继续前进,23日下午,中路先头部队在敌人狂轰扫射下,在汝河上架起浮桥。当夜,主力开始渡河,并突破敌人河防阵地,掩护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胜利地闯过险关。828日,解放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立即组织部队实施战略展开。此时,国民党军20多个旅已先后渡过淮河,摆出与解放军决战的架势。刘邓野战军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法,集中一部兵力,于9月间连续出击商城、光山地区守军,将国民党军机动兵力大部吸引到大别山北麓,保障了进入豫东南、皖西、鄂皖、鄂东地区部队的迅速展开和建党、建政工作的进行。至930日,先后解放县城24座,并在17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依托山区安置了后方,胜利完成了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为了隆重纪念这一英雄壮举,再现历史真貌、汲取营养成份,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社会发展,本人搜集整理了一些有关“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料和文章(能够查找到原作者的、均予以注明,少数无法查证的、敬请谅解),现呈送给读者,供大家学习、交流、研究、传承。

    第十二篇:刘邓大军---- 西

刘邓大军在皖西,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指19476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因为司令员是刘伯承、政治委员是邓小平,所以又称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区——大别山区实施进攻的一个战略行动。87日晚,刘、邓首长率4个纵队开始南进。11日,4个纵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开始向大别山疾驰。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了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呢?因为,大别山区对于国共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刘邓大军如能控制大别山区,则东可震撼国民党统治心脏南京、上海,西可威胁华中重镇武汉,北可逼迫郑州、洛阳,南可截断长江,觊觎江南蒋介石的中心统治区。占领了这里,就等于在这里楔上了一颗“钉子”。国民党军如继续控制大别山,北可屏障长江防线,堵住解放军渡江南进;东西可策应支援山东、陕北顾祝同、胡宗南的重点进攻。

其实,刘邓大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而一二九师的前身则是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就是大别山区,刘邓大军的许多指战员,都是大别山人,他们对大别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大别山是人民军队的“老家”,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征途中,当部队首长宣布了“千里跃进”的任务后,许多从大别山里出来的老红军,眉飞色舞地说:“到了大别山就等于到了家,这里是老根据地,群众会欢迎我们的。”家在北方的战士们听说要去大别山,也很高兴,大家觉得大别山有群众基础,到了那里就像鱼儿到了水里一样,打起仗来顺手。

一、打好第一仗,解放金家寨

827日,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在固始集结待命,还没容得他们稍微喘口气,纵队便接到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他们迅速在皖西展开重建、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电令。三纵立即兵分两路向皖西进军。29 日,由陈锡联司令员率领的七、九两个旅和由副司令员郑国仲率领的八旅,便像两支脱弦的利箭,向皖西腹地插了进去。

831日晚20时(农历七月十五),三纵七旅在旅长赵兰田、政委曾庆梅的指挥下,在皖西边境重镇叶集将敌四十六师及保安三团各一部团团包围起来。受命担任主攻任务的二十一团,决心发扬朱德警卫团的光荣传统,坚决打好七旅挺进皖西的第一仗。战斗打响,枪炮震天,硝烟弥漫。三纵七旅官兵勇猛冲杀、攻势凌厉,很快,敌人的碉堡就被炸飞,工事也被轰出多处缺口。国民党军死伤大片,渐渐支持不住。敌营长慌忙向六安方面呼救求援,话未讲完,下属报告共军已突破防线。国民党部队溃不成军,有的弃枪逃窜,有的瘫倒在地,大部分成惊弓之鸟举枪投降......三纵七旅迅速占领叶集,取得了歼敌一百八十余人、俘敌四百八十余人的重大胜利。

就在七旅进击叶集的同一天,八旅也一路急行军逼近皖西老区的立煌县(今金寨县)县城金家寨(后被梅山水库淹没)。这是三纵八旅挺进皖西后要打的第一仗,刘伯承、邓小平非常重视,指示部队要“勇猛顽强,首战必胜,力求全歼”。

“坚决打好第一仗,为死难的乡亲们报仇!”指战员们激越的口号声响彻在山村里。

91日上午,部队涉过史河,隐蔽接敌,一阵猛打,攻入城内。守敌如惊弓之鸟,纷纷溃逃上山,龟缩在十几个坚固的碉堡里负隅顽抗。决战的时刻到了!92日清早,几门山炮在离敌人仅100米的地方抵近射击。随着几声巨响,敌人的碉堡一个个开了花。战斗,在敌人的哭喊声中结束,敌五六四团团长被当场击毙,县长被活捉,还有1000多个敌人被俘虏。首战告捷,八旅乘胜向东南进击,4日解放霍山,接着挥师向沿江方向疾进。

在此期间,三纵九旅在司令员陈锡联的亲自指挥下,直指皖西重镇——六安。92日拂晓,守城的保安团已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溃,六安宣告解放。战后,陈司令员兴致勃勃地抽空浏览了古城市容,还高兴地看了一场京剧演出。

与此同时,坚持地方武装斗争的中共皖西工委和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皖西人民自卫军,也接到了三纵南下的电报。当游击队员与三纵会师时,同志们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紧紧地抱在一起。

有了地方党组织和皖西人民自卫军的紧密配合,三纵如虎添翼,不到一月的时间便横扫六安、立煌(金寨)、霍山、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岳西等县,并乘胜捣太湖、夺华阳、取宿松、攻望江。此后,部队遵照刘、邓部署,主动撤出城市,控制广大农村,形成对敌占城市的包围态势。

二、驰骋大别山,歼敌张家店

三纵在皖西的纵横驰骋,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他立即派来重兵围攻。为吸引敌军,三纵七、九两旅西调豫南作战。敌人果然中计,抽兵西援,皖西兵力空虚。刘、邓即令三纵迅速回师,放手歼敌。七、九两旅冒着绵绵秋雨、隐蔽东进,于108日晚赶到六安县张家店,与留守皖西的八旅一起将敌八十八师师部及其六十二旅包围,随后将其歼灭,这就是著名的张家店大捷。

张家店位于六安东南30多公里处,有居民200多户,土丘岗岭环绕四周,水塘稻田沟渠密布,易守难攻。敌军在张家店周围土岗上抢修简易工事,在小镇内挖掘战壕、布设障碍,还将民房墙壁都掏出枪眼,组成火力网,准备据险顽抗、待机突围。

9日拂晓,敌军先以少量兵力分路进行试探性突围,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用两个营的兵力对我二十六团阵地连续开展3次猛扑,企图打开缺口,但均被击退。同时,二十六团也打退了敌人在另一方向的反击,二十一团也将敌人增援部队阻挡在12.5公里以外的中店一带。下午3时,敌人全力突围未得逞,只得固守待援。

 9日下午,三纵主力到达张家店附近,当即决定,九旅从西、南两面担任主攻,七旅从北、八旅从东对张家店实施围攻。黄昏时分,在纵队炮火掩护下,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扫清了敌外围据点,逼近前沿阵地。晚10时,总攻开始,纵队集中炮火首先摧毁了敌司令部。敌八十八师副师长张世光带10多人抢先逃窜,敌军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在我军将士的勇猛打击下,失去指挥的敌军部队整营整营地放下武器。到10日凌晨4时,敌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被我军全部歼灭,共毙伤敌军900多人,俘敌少将副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4700多人,缴获山炮3门及枪支数千支。张家店大捷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首次歼敌一个正规旅以上的重大胜利,它对发展和巩固皖西根据地,增强群众的胜利信心,教育和鼓舞部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原军区12日贺电所指出的那样:“你们此次大捷,对建设皖西根据地关系极大。”这次胜利,也标志着我军在皖西完成了中原局及野战军首长所赋予的战略展开任务,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见此,蒋介石惊恐万分,立即抽调14个整编师的优势兵力,对大别山区发起“总体战”。为粉碎敌人围攻,刘、邓作出了内外线相配合的作战部署。三纵奉命在内线坚持,牵制敌人。行军途中陈锡联见到了邓小平和李先念副司令员,李先念开玩笑说:“背得动吗?”邓小平一脸严肃地说:“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多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使山东、陕北兄弟部队大量消灭敌人。”

“就是要多背一些”,陈锡联指挥三纵在老区干部群众支援下,顶风冒雪,长途跋涉,拖着敌人几个师在崎岖山道上兜开了圈子,几十天功夫,敌军被拖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胜利完成了吸引多路敌军并将其拖垮的战斗任务。

三、依靠群众筹原料,自制棉衣御严冬

从北方南下的三纵指战员才熬过蚊虫的叮咬,又迎来大别山凛冽的寒风,蒋介石指挥部队加紧了封锁,梦想让仍然是身着夏装的指战员们饿不死也要冻死在大别山区。刘、邓从全局出发,号召指战员依靠群众、自己动手,用最短时间制作出冬装,要求人民的军队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创造任何军队都没有创造过的奇迹。

做棉衣要有棉花和布匹。刘伯承说,这里是老区,多和群众商量商量总会有办法的,听说麻埠(金寨境内)叫作“小上海”,卖土布、棉花的很多,你们拿银元请群众帮助买,一定要公平交易,按价付款。从逃亡商户筹集的布料一律开具借条,写明“革命胜利之日,如数照价归还”。

号令一下,大家齐动员。各部队派出采购人员,根据规定的政策,向商家和群众购买、筹借布匹和棉花。人民群众非常关心解放军,听说部队筹集棉布,有的送来土布,有的送来棉花,还有的把拆洗过的旧粮食口袋送来。棉布主要是向商人购买,部队公平交易,价格合理。同时,部队还在已经解放过的几个县城里缴获了一些布匹和棉花。这样东拼西凑,总算把做棉衣的材料筹齐了。

可是,筹来的布五颜六色。战士们着急了:“当兵的穿花衣裳像啥样子?”是呀,一支部队穿得五花八门,走出去也影响军容、军威啊。怎么办?染!

大家动脑子、想办法,找来稻草灰,用水和成浆子,将各色杂布染成灰色。战士们互相评比,看看谁的布染得地道。与此同时,大家还用树枝制成弹弓弹棉花。布染好了,棉花也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裁剪了。有的脱下衣服来照样画,有的请当地妇女传授裁剪技术。总算一件一件地裁了出来,只是领口总开不好,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还有的把领口开到脊梁上去了,只好找块布补上,重开。有人感慨地说:当兵好当衣难裁,棉衣好做领难开。刘、邓首长也来到战士中间,亲自给大家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大家。刘伯承司令员还教会战士们"简易裁领法":用一只搪瓷碗扣在领口的位置上,照碗口大小画圈裁领口。就这样,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全军将士终于都穿上了棉衣。虽然不怎么美观,也不怎么合体,但都是大家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刘邓大军终于克服了困难,穿上了御寒棉衣,战胜了大别山的严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10万将士缝棉衣,可以说是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迹!有人作了一首《棉衣歌》,其中两句是:"此事古今从未闻,千古奇迹出我军。一切困难皆可度,全在万众是一心。"

在制备冬装过程中,除了三纵将士自己动手外,皖西各级政府也动员了一批裁缝,自带机器,建起了随军被服厂,生产出一批规范的制式服装;组织根据地群众为部队缝制棉衣,在昏黄的油灯下,老大娘、小媳妇飞针引线,赶制出2000套棉衣。

四、人民政府军队建,军民鱼水一家亲

刘邓大军既是坚强有力的战斗队,又是富有活力的工作队。三纵进入皖西后,立即抽调部分干部、战士与随军南下的原太行、冀南的干部分批留下,配合原在皖西坚持斗争的地方干部,组建各级政权机构和地方武装,并于11月成立了中共皖西区党委,三纵政委彭涛任书记,副司令员曾绍山(金寨人)任军区司令员。以三纵分遣人员为骨干组建起来的地方武装极大地增强了战斗力,他们配合主力在内线坚持斗争,打击分散、孤立之敌,仅皖西地区就在刘家圩歼敌两个中队、在舒城南港消灭国民党军3个连。解放军部队的连续作战,有效地牵制了敌军,受到了中原军区的表扬。

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后,都把发动群众作为首要任务,为大规模支前提供组织和人员保证。当三纵向霍山展开时,当地政府即筹集军粮300多石、担架几百副,安置伤员300多名。张家店战斗时,参战民工和地方武装多达2000多人,仅晓天一个地方就筹措大米100多石。有了地方政权和人民武装的配合支持,部队的后顾之忧解除了,三纵如鱼得水,进退更加灵活机动。

邓小平一再强调“严守纪律,关心群众”是关系部队能否在大别山扎根的大事,三纵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民武装,广大指战员都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尽可能地减轻群众负担。战士因干渴吃了地里的甘蔗,冬天取暖烧了一节树头都要作价赔偿;夜晚天寒宁愿在门楼墙脚露宿也不打扰群众。对极个别违反纪律的人都作了严肃处理。

人民的子弟兵时时处处关心老百姓。部队一到住地便忙着为群众挑水、扫地,连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不例外。战斗间歇期间,指战员们还要帮群众抢收抢种。张家店战斗时枪声刚停,战士们便急忙冲上街头为民房灭火。部队每解放一地,还打开敌人的粮仓,将粮食分给贫困、缺粮的群众。

军爱民,民拥军。三纵指战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具有拥军传统的皖西老区群众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尽最大力量支援部队,有的群众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下锅的米拿出来送给部队。部队行军作战需要穿鞋,许多老百姓就把自己衣服剪掉做草鞋。

战时,群众还热情地为部队运粮食、抬担架、送伤员。部队流动性大,许多群众便冒着风险将伤员接回家养伤。三纵副司令员郑国仲负伤后就隐蔽在群众家里。虽然老百姓生活很苦,但却四处搜求鸡蛋、大米为他增加营养。在群众严密保护和精心调养下,郑国仲很快痊愈、重返前线。群众还主动地为部队传送情报,为部队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在皖西群众和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刘邓大军越战越勇,十分圆满地完成了艰苦的内线牵敌战斗任务,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巩固和发展皖西根据地,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