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李业坤 红色毛浴镇:红军训词镌信仰 走进川陕苏区印象之一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郭永昌 王现方 刘艳军)2019年的5月底,作为一位地方研究党史军史的工作者随同安徽省电视台张导《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红色历史纪事》剧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与通江县有关专家一起,坐着剧组车子,从右边公路走进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毛浴古镇寻找红方面军的战斗足迹。

毛浴古镇又作毛裕镇位于位于大巴山腹地的通江县东南部。从远处望去,毛浴古镇地处大通江(宕水)与圆池河交汇处,东、南、西三面环水,依鸡子顶山,扼通江县东、县北水陆交通要冲,呈狭长半岛状

走进古镇,好像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古镇历史悠久唐朝称龙舌坝,后建茅峪镇,明朝称毛峪镇,清朝称毛浴。明、清两代皆为川东北军事重镇,宋宁宗丙辰岁(公元1196年)四川安抚使安炳为防金兵侵蜀,在此建城堡以防卫,明末设副总兵府以镇川北。这里有明末副总府、清初守备署旧址

古镇因两河交汇形似龙舌,故名“龙舌坝”,清咸丰年间根据三面环水的特殊地形,改名为“毛浴镇”沿用至今古镇是典型的穿斗结构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只见街道两旁为典型的川东民居,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砖木结构建筑。古镇现存主街道就是南北向的龙舌街,长1800米宽60米,街道沿河岸一一排列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现在屋子的外墙均涂成赭石红色,大概象征红色革命的意味。其实旧民居在民国中期的一次火灾中毁于一旦,今日的建筑则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该镇是通江县当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石刻千钧巴水红军训词镌信仰古镇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红色古镇。这里红军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会议及赤江县苏维动埃政府遗址数十处。有红军标语22幅,红军遗址7处,红色歌谣30余首,红军故事很多。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置赤江县及毛浴镇于此,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全军党政工作会议,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古镇城墙及多处保存有红军石刻标语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红透大通江

古镇陆路通秦陕,水路在荆湘,自古是水陆要道,商贾云集,极为繁华,为县境内最繁华的水码头之一有“小重庆”之美称。

据说,毛浴古有八景:毛浴柳营、园池鱼跃、鸡顶朝霞、鹰灵晚照、龙溪酿泉、石门砥柱、文笔瑞雪、金壁银涛。昔日八景古镇山水石树有关。沧海桑田,弹指挥间许多景色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味道。但是,古镇色的小瓦屋面,红色的木质门面,典型的川式建筑,古朴幽长小巷,溜光发亮的河石街道,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厚重历史故事。尤其是一个个红色石刻,一幅幅红色对联,深深地錾刻在古镇街巷之中醒目地向人们讲述党带领红军和人民携手战斗的烽火岁月。

红军时期,这是连接川陕苏区首府通江至红军后勤基地苦草坝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王坪的水、陆交通枢纽是红军北出川陕到汉中,东达万源,西临南江、巴中地区,南至达县、宣汉等地的重要军事要道。

这里修建的古建筑较多,有人归纳为一厅、二衙、三校场、四戏楼、五城门、六古庙。

一厅为建于小河边塘坊上的演武厅。二衙为上、下衙门上衙门守备道官署为二进三堂四合院,前有左右厢楼,院设高丈余的石狮一对,民国时为联保、乡公所。下衙门紧接上衙门右侧,为一进两院,系师爷办公处。两衙占地2808平方米,现改为粮库之用)。三个校场为毛浴西岸的老校场、演武厅前的小校场和毛浴粮管所箭道仓地的箭道操场。四座戏楼分清代所建衙坝、张爷庙、火神庙和娘娘庙五道城门上衙门外曾家坝城门、上街城门、小街子城门、大河沿永庆门和下街嘉靖门。城门均用石条砌成,均高2.8米,厚2.2米。每座城门均连接着一处码头。现仅存两座小街子城门,石门两边的对联已毁,只有横批“柳营春色”四字,为1810年(嘉庆时)所刻。嘉靖门即红军墙所在之处,是老街去往乡政府机关的必经之地,左右近60米的城垣上刻满

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置赤江县及毛浴镇于此。1935年,古镇为国民政府县政府四区署,1940年8月为国民政府乡公所治。新中国成立后,为毛浴乡人民政府驻地

1932年12月,诞生于鄂豫皖苏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西11首先进驻通江毛浴古镇,在此建立了中共赤江县委、赤江县苏维埃政府及各级机关。在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期间,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有关部门曾迁住这里。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驻毛浴镇,于镇后和镇外新设七幢病房,接收病号八百余人。红四方面军在反“三路围攻”中,与敌29军第2师在赤江县背后的鸡子顶交火,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川军包围击溃,活捉敌团团长曾亚伟和三连连长,川军伤亡达300余人。

1933年12月,为困苦孩子能受到教育,在古镇后娘娘庙内创办川陕苏区第一所列宁小学,主要招收8至12岁的贫苦农民孩子,间或招收少量的红军伤病员参加学习,开设读书、写字、图画、唱歌及体育等课程,选用《新战士读本》和《红色战士丛书》作教材。

古镇下街留有红军树红军拴马树等。1933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嘉靖门城门上墙上,刻有由红军33军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书写“汇合中央红军!” “实行共产主!”“打倒国民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苏联!”“拥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川陕工农解放万岁!”石刻标语群。

 红军训词镌信念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即今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红四方面军连以上干部800余人参加的工作会议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解释:“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干部文化程度低,经验没有很好地总结起来,政治工作存在一些强弱环节,亟待克服。另一方面,当时我们面临严重形势,也急用强化政治思想工作,从政治上作好克服困难,粉碎敌人新‘围剿’的准备。”

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讨论了红军入川以来革命形势与任务,总结了反“六路围攻”以来的政治工作经验,表彰一批优秀战斗集体,创造性地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并庄严地举行了以“训词”为基本内容的军训宣誓。

毛浴镇党政工作会议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委还表彰一批优秀战斗集体。授予73团“攻如猛虎”、75团“守如泰山”(红四战史293页这两个荣誉称号倒置,此处采用徐帅回忆录P383页说法)、263团“钢军”、265团“夜老虎”、268团“百战百胜”、274团“夜袭长胜军”、296团“百发百中”奖旗。表扬了28、33、271、279团。

据《金寨红军史》介绍,在该会议上,金寨籍林彬、林乃清所在的265团和周时源、马琮璜所在的274团被分别授予“夜老虎”和“夜袭常胜军”的光荣称号。徐其海任参谋长的271团受到了表扬。会议结束后,洪学智调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徐其海提升为91师参谋长。据《洪学智回忆录》记载,会议表扬了洪学智所在的93师的政治工作。他在大会上还汇报了93师的政治工作。

红四方面军训词

    毛浴镇党政工作会议上,为便于广大指战员对这一训词的深入理解,红四方面军印发了一个通俗的《说明》:“智”是学习,有阶级自觉有深刻的政治认识,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学习无产阶级的一切聪明;“勇”是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吃苦耐劳,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坚定”,有克服一切困难艰苦环境的决心,在任何困苦之下绝不动摇,钢一样的坚,泰山一样的定,为革命斗争到底;“排难”,排除一切困难,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决心,决不在困难面前投降;“创新”,有创造性,有创造新局面、新苏区,挽回战局,创造新的战术战略等;“团结”,在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之下,千万人团结如同一人的奋斗协同一致的努力;“奋斗”,就是坚决向前冲,努力猛进百折不回;“不胜不休”,即是不消灭刘湘,不赤化全川,不实现苏维埃新中国,不打倒帝国主义,就誓不停止的意思。

    红四方面军把从鄂豫皖苏区诞生以来,尤其是1931年11月7日成立以来在血与火的战火淬炼中经验,作了系统归纳和高度总结这而得出来的训词,通俗明快,朗朗上口,很适合战士们操练时呼喊。尤其是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容了红军战士必备的人生品格、素质修养,而且把党的指导思想、纲领路线,尽皆融汇其中。所以《大会总结》特别指出:“十六字军训,是以后工作的总方针。”从此,这个训词便川陕苏区传播开来,流行于红四方面军的大小会议和书刊文档,事实上它已渐次演化为红四方面军不朽的军魂。红军训词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成为至今流传的“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当筑梦新时代,古镇随意美如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军精神,更好保护古镇,通江县毛浴乡党委、政府加大了保护管理力度,对古镇进行了科技规划。维修了古城墙300余米,对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修复了娘娘庙,对民居、红军标语及各种遗迹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禁止居民对房屋擅自进行改建,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古镇原貌保存完好。很多门面的对联都与红色历史相关。

“红色年代”的对联:“比起恩人共产党,巴山太低海太浅。”

古镇没有深宅大院,每户人家的门面只有三五米宽,住房后有些小天井,用于晾衣晒被,养花种草,近水的小坡还开辟了菜地,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临街民居多为一楼一底,下店上宅,杂货店、五金店、药店、小食铺、旅馆……名字大多带有革命色彩。如独立营甜点、红四方餐旅馆、红军挂面、苏区农资等。特别是每个店铺的对联很有特点。如“红四方旅餐馆”的对联:“聚餐当思前贤苦,畅饮莫忘先烈情”。“ 赤江服务站”的对联:“坚守纪律为最高,服从命令为正道。”“巴山干鱼”的对联:“人说世上海洋深,海洋难比红军恩。”“红色年代”的对联:“比起恩人共产党,巴山太低海太浅。”等等。想来不忘初心红色基因,二是牢记使命,打造红色古镇,直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吧。

为方便百姓通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通江县和社会筹措资金20余万在大通江上建宕桥,长170米,宽3米,高120余米,横卧空际,彩云飘,舟楫驶于下,旅人歌于桥面当地蒲际雨先生欣喜撰联:“面三山,扼二水,四围禾黍,遍地金玉;接两岸,通八方,半桥风云,一天彩霞。” “接两岸,通八方,地利人和千家乐;面三山,扼二水,物华天宝万象兴。

毛浴古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打古镇牌,走红色路,以商贸、旅游经济为主,全镇已有个体工商户近百户,其中农家乐3家,餐饮业8家,还有挂挂面的,制作粽子的。特别是毛浴镇手工挂面用大巴山的通江银耳、紫山芋、空山马铃薯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而成,面条柔软而富有韧性,营养价值高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每逢赶集人山人海,一派繁华景象, 古镇人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八方宾客。

    红军挂面长又香。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通江后,红十一师进驻毛浴古镇,受到镇内百姓的欢迎。镇居民谢裕德拥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好手艺,但当时物资匮乏,为了迎接长途跋涉而来的红军,谢裕德将家中可以碾碎的谷物和着面粉制作成挂面,煮给红军吃。后来,人们就把镇上的手工面亲切地称为红军挂面

如今,谢裕德的孙子谢明友和妻子张正秀在毛浴镇街道21号经营正秀挂面加工坊,依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挂面色泽皎白、发泡空心,煮不浑汤,入口绵软筋道,麦香清美。小小一碗挂面,不仅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也成为老区人民致富的产业。

毛浴古镇的主街龙舌街向西宕桥。站在大桥上,北望鸡子顶山上“毛泽东主席万岁”的石刻格外耀眼,下瞰大通江东岸的“北上抗日”的石刻清新可见,东思“汇合中央红军!” “实行共产主!” “拥护中国共产党!”等石刻脑海闪现。桥上,游客如织;桥下,渔歌互答;路上,车行轰鸣!古镇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滋润下,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挂面一样越拉越长!

带着寻找红色历史,带着使命,然后我们步行宕桥到大通江西岸依依不舍离开古镇。

(作者通联: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六安市干部教育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金寨县红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李业坤。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