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河北--重磅 祟祯“武安奇荒”又添历史铁证:武安市矿山镇连凡村发现“众善佚名碑”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7日    

        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河北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 苗力锋)近日,自媒体《武安经济研究》发表祟祯武安奇荒系列研究文章之后,武安、邯郸等地自媒体纷纷转载。2017年2月21日,《武安新视线》、《武安之窗》、《武安手机台》等同日转载,燕赵都市报记者陈正主办的自媒体《解读邯城》更是聘请美工,在原作基础之上,重新进行改编、创作、排版加工,推出了全新的三集连载。一时间,好评如云。大家一致认为,《武安奇荒》填补了武安灾难史研究的一项空白,是一部生动的武安历史文化教材。

       素有“武安民间拓碑第一人”的程宝堂老人得知消息后,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此前老人在长达十年的业余拓碑生涯中,曾经隐隐约约的涉足过类似的碑文,可就是一时想不起来了。于是,72岁高龄的他决定搞一次“大海捞针”式的寻访,他想从“自己历史的记忆”中,打捞出“武安人集体的那段沉淀已久抑或早已消失的历史”。

       那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约上好友王更庆、王翠娥一起出发了。

       王更庆,一位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有敬畏的武安第一代企业家。王翠娥,一个真正的贤内助。

       一连几天,寻访十几个村庄,杳无音讯,大家都有点着急,宝堂老人更是心急如焚。“难道是我记错了”,程宝堂喃喃着。王更庆不愧于武安企业家的称号,“每逢大事有静气”,大事难事面前,显然更有耐心,他再三鼓励宝堂老人不要灰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3月2日,当他们游走到武安城西北一个叫连凡的小村时,凭着“职业敏感”,在一座小庙遗址前,他们看到了一块不到一米似碑非碑的石柱,石柱上似乎有文字痕迹。宝堂老人熟练地用刮板和毛刷对石碑进行简单清理之后, "每斗1200文"几个字一下跳进了他们几个人的眼帘。贺进古镇“荒年赋”碑文不是有“米麦一斗千二三”的记载吗?大家据此推测,这很可能是一座度荒碑。于是,他们迅即把石碑上尘封多年的泥土清理干净。顿时,"大明国崇祯六年"7个大字“亮瞎了”大伙儿的眼睛。

        马上拓碑。然而,不知是大家过于兴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第一次揭下来的拓片文字漫漶不清。怎么办?此刻,已是午后一点半钟。众人劝宝堂老人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再干。宝堂老人说:"现在是关键时刻,把活儿做完再吃吧!"于是,王翠娥到小卖部买来饼干,大家胡乱吃了几口。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结果,还是不行。宝堂老人来了拗劲儿,非把它搞成不行。于是,大家又进行了第三次拓碑。终于,再次揭下拓片时,已基本能够看清。 宝堂老人认真而又断断续续地读完之后,在场的几个人都震惊了。碑文如下:

      大明国崇祯六年众善□修碑。□龙天土地尊神庙宇,□本欲祈祷神袛,保佑福庇一方。崇流兵作乱,焚人房屋,强人妻女,劫夺財物,命苦不可言。后三载奇荒,斗米一千二百文钱,四境焦枯,万民餓死,逃散抛妻,亲子、父子、兄弟相食,在世皆然。即有苟且,遗番数人,止食蒺藜,蓬蒿子度曰。復又瘟疫盛行,土匪蜂起,家无人□,绝数断脉者十有八九,嗚呼,亦极危固苦也。□至失,朝圣君又被闯兵逼缢。堂□夏今属北地,国号大清顺治二年也,但庙虽成矣,香亭未树,终属缺典,此复命石工以完此举,不得不详,始终之事,以纪之,是为記云。    大清国顺治二年五月十三日大吉良辰立石

       解读碑文,还原当时之情景:祟祯5年,公元1632年,武安灾荒开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驻武安矿山镇。祟祯6年,公元1633年,矿山镇连凡村等3村众善民集资修成了龙王庙、土地庙、天地庙等多个庙宇,祈求上苍保佑一方百姓生计。然而,由于此后连年不绝的灾荒、兵祸、瘟疫,死者十之八九,人们已无力再修庙宇。祟祯十三年九月,公元1640年9月,窦维辂就任武安知县。祟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江南大参李尔育辞官回到老家邑城镇挂金峪村(今南沟村)。之后,武安人民在知县窦维辂、乡贤李腾蛟、李尔育、赵鉴(沙洺人)等带领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英勇抗争,祟祯皇帝终于蠲免了武安的赋税,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武安免于亡县灭种。大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朝换代后的武安,人民生活渐趋安定。这时,连凡村民看到十几年前修成的庙宇至今未树香亭。于是,众善人修筑香亭,并将整个奇荒经过写成文字,镌刻在了香炉底座侧面之上。

       这方刻制于大清顺治二年的石刻虽然只有区区二百多字,却完整地记录了大明崇祯末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的武安奇荒、瘟疫、战乱、人民生活奇苦之实情、实景,与李尔育的《祭白骨文》相比,《众善佚名碑》虽文字不及李文考究、工整,但所记录的内容更加丰富,时间跨度更长,因而文史价值更高。同时,《众善佚名碑》还为研究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武安的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一件十分珍贵史料。

      连凡《众善佚名碑》、李尔育之《祭白骨文》、侯锡爵之《荒年赋》、窦维辂之《乞免钱粮疏》、赵鉴等《叩阍疏》等,字字滴血、声声泣泪,构成了祟祯末年武安奇荒官员同德齐心抗灾的全景图,是研究武安灾难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