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纵横驰骋江淮间 逐鹿中原战在前--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之十七)

来源:中实社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3日    

     中实社历史专刊安徽电(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7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8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这一历史事件。

            中实社安徽--纵横驰骋江淮间 逐鹿中原战在前--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之十七)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刘邓野战军兵分3路,先敌越过陇海路,以连续急行军向大别山挺进。蒋介石错误地判断,认为人民解放军是北渡不成而被迫“南窜”,遂以20个旅分路尾追,另以4个旅在平汉路侧击,企图歼灭解放军于黄泛区。那里遍地淤泥,没有道路,刘邓野战军冒着敌人飞机的轰炸顽强奋进,于817日越过宽达30多里的黄泛区。接着,又渡过涡河、沙河、洪河,甩掉国民党军的尾追。敌人恍然大悟,急令1个整编师和1个旅沿平汉路南下,到汝河布防,企图阻拦刘邓野战军。刘邓野战军炸毁、埋藏了重装备继续前进,23日下午,中路先头部队在敌人狂轰扫射下,在汝河上架起浮桥。当夜,主力开始渡河,并突破敌人河防阵地,掩护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胜利地闯过险关。828日,解放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立即组织部队实施战略展开。此时,国民党军20多个旅已先后渡过淮河,摆出与解放军决战的架势。刘邓野战军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法,集中一部兵力,于9月间连续出击商城、光山地区守军,将国民党军机动兵力大部吸引到大别山北麓,保障了进入豫东南、皖西、鄂皖、鄂东地区部队的迅速展开和建党、建政工作的进行。至930日,先后解放县城24座,并在17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依托山区安置了后方,胜利完成了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为了隆重纪念这一英雄壮举,再现历史真貌、汲取营养成份,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社会发展,本人搜集整理了一有关“刘邓大军千里进大别山”的史和文章(能够查找到原作者的、均予以注明,少数无法查证的、敬请谅解),现呈送给读者,供大家学习、交流、研究、传承。

      第十七篇:邓小平--两招危局  军纪严生威

   1947在刘邓率部跃进大别山时,毛泽东曾对刘邓大军的前途作过三种估计: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在周围坚持斗争打游击;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他特别提醒刘邓,要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后的胜利。

跃进大别山后,邓小平根据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了两条打算:一是多打胜仗,“如果我们不在半年内歼灭10个旅以上的敌人,就无法使得群众相信我们不会再走而敢于起来斗争”,这一条通过10万将士的拼死奋斗,很快做到了;二是严守群众纪律,“这是树立良好影响,使群众敢于接近(我军)的先决条件”“一切为了在大别山站住脚!”为了落实这一条,刘邓首长亲自给跃进大别山的部队“约法三章”: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邓小平还亲自部署成立执法小组,严厉惩处违反纪律者。下面,就给大家讲几个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很有影响的几个小故事。

 一、含泪枪毙赵连长

   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邓小平直接下令枪毙一个违纪的老八路。这个老八路名叫赵桂良,是野战军总部警卫团三连的副连长,他的浑身伤疤表明他是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大功的功臣。那天,他到一个名叫总路嘴的镇上买东西,见店里没人,没人收钱,就拿了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腋下一刀白纸和几支毛笔回连队了。据直接调查此事的总部保卫科科长张立轩向邓小平报告,赵桂良拿的东西没有一件是给他自己的:他拿花布是为了给连里最小的战士牛原平做棉衣,牛原平身材瘦小,禁不住冻;拿的纸和笔是要给连里出板报;拿粉条是要给喜欢吃炖粉条的一位首长改善一下生活……邓小平听后,长叹一声:“我们有过规定:抢劫民财者,枪毙!”“问题既然已经发生了,只好从我们身边开刀了,张立轩同志,通知部队,下午召开公判大会,另外派一部分同志上山,动员群众下山参加。”

刘伯承也知道,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副连长,懂得关心战士,打摆子还替战士站岗,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刘伯承以痛苦得有些颤抖的语调嘱咐保卫科科长:“你对他讲,对他的处决,我和邓政委都很沉痛。”“我刘伯承说了,希望他能理解,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如果我们的纪律搞不好,老百姓为什么不可以跟别人走呢?”

这天下午,审判大会在总路嘴镇樊家榨塆前的平场上举行。会场的一侧坐着部队,整齐肃穆。会场的另一侧坐着群众,寂静无声。野战军组织部部长陈鹤桥宣布公审大会开始。参谋长李达宣读了对赵桂良处决的命令,他沉痛的语气更增添了大会的沉重气氛。跑到山里躲避大军、刚刚赶回参加大会的店铺老板跑到会场台前,拍着台板大哭:“早知道大军的纪律这么严,说什么我也不往山上跑。如果家里有人,也不会发生这事啊!请刀下留情,刀下留情啊!”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际春的手被颤巍巍跑上台的一位老妈妈拉住:“首长啊!我也闹过红,当过交通。我知道红军的纪律。可……可拿了几把子粉条和几丈花布也算不了啥,你们千万、千万莫枪毙他呀!……我、我求你啦,首长!求你啦……”老妈妈“扑通”一声跪在台上。张际春连忙扶起老妈妈,掏出手巾替老人擦泪。

面对群众赤诚而悲烈的情绪,面对眼前慈母般的红军***一再哀求,被人们称为“政委妈妈”的张际春也无法自制,再一次去请示刘伯承和邓小平。邓小平说:“那位***话是肺腑之言,大家理解,我也理解。但我这样想,我们终究不能‘叶公好龙’啊事情虽小,军纪如山啊!一个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特别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军的纪律更应该是铁是钢,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够一碰就碎!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他握起刘伯承的手,再次征求这个老搭档的意见,他发现刘伯承的手冷得像冰......只见刘伯承点点头,泪水潸然落下。

公判场上的枪声响了!邓小平使劲控制住自己的泪水,说:“如果赵桂良同志的死能够唤起10万大军,能够激发全军斗志,有利于我们建立起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那么他会安息的”,“还要通知地方政府,按烈士军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赵桂良同志犯了错误,我们没有教育好,对不起生他养他盼望他的老妈妈……”警卫三连的官兵们捐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买了口厚棺材,安葬了他们的副连长。总路嘴镇里上了年纪的居民至今还记得70年前的那次公判大会,记得那鲜血染红了的刘邓大军铁的纪律!

    二、派人送回两“光洋”

刘邓首长在亲自抓纪律搞整顿的同时,还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自己亲自制定的群众纪律。

19471021日,刘邓首长率部来到湖北浠县三角山的半山腰,部队休息时,警卫员康理找了个向阳背风的旮旯儿,铺上干草,扶刘伯承坐下。刘伯承突然听见自己的衣襟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仔细一摸,有两块银元被缝在他前襟的补丁里。刘伯承撕开补丁:“我刘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喽。这一定是房东大娘给补进去的。糟糕糟糕!”

警卫员康理也想起来了。刘邓住在山脚下张家榜的一户老乡家里。早上,刘伯承正在俯案研究地图,房东老大爷泡了一壶茶端上来,谁知水装得太满,不小心洒在了地图上。房东见闯了祸,慌忙用袖子擦地图,结果又把紫砂茶壶碰到地上摔碎了。“不要紧,不要紧。这叫岁(碎)岁平安嘛。”刘伯承一边弯腰收拾茶壶碎片,一边说着当地的吉利话,又掏出两块银元:“你是为照顾我们摔碎了自家的东西,应该由我们赔偿。”房东说什么也不肯收。刘伯承就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里:“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的纪律。你要是不收下,我心里会不安的。”房东没了主意,赶忙回屋去找老伴。康理在院子里听见房东大娘骂她老头:“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东西是你自己摔坏的,能让人家赔吗?再说,还收人家两块银元,你那把破壶能值那么多钱吗?”过了一会儿,房东大娘又端上两碗茶水,递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她发现刘伯承的衣襟上破了个大口子,叹道:“你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贵,衣裳破了都没人缝补。快脱下来,我帮你补补。”刘伯承难大娘的好意,就把军装交给大娘,没想却让她移花接木了……

刘伯承掂着两块亮闪闪的光洋:“这倒成了难题了。钱是一定要还的,可已经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只好麻烦哪位辛苦一趟了。”警卫员们都争着要去。于是,刘伯承选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把银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请你代劳了。记住,务必送到!”直到送银元的同志回来报告说银元已送到老大娘手中,刘伯承才放下心来

 三、要珍群众的“金丝毛毯

 刘伯承对大别山人民十分关心和体贴。一次一个饲养员到一个村庄去买稻草,村庄没人,刘伯承叫饲养员把钱放在群众家神台上。这个饲养员是个北方人,不会捆那些七长八短的稻草,背起来,一路不断丢撒,刘伯承就跟在后面拾。他对饲养员说:“稻草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用处可大了。你们北方人不知道,山里人住房要靠它盖,耕牛要靠它喂,床上要靠它铺。农民用稻草铺床,叫作‘金丝毛毯’,说明农民是很珍惜稻草的,丢了多可惜呀!”刘伯承的一席话深深感动了饲养员,他也跟着刘伯承一起将一根一根丢撒在地上的稻草拾起来,重新捆好,并且深情地说:“我一定记住司令员的话,爱惜稻草,不随便丢撒。”

 四、要坚决找回大爷的  

     一天晚上,邓小平和李达参谋长在金寨下楼房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房东吴大娘说:“你胡讲什么,这里住的是人民军队,就是当年的红军,他们怎么会你的耕牛呢?”这时,邓小平刚好从屋里出来,问吴大娘发生了什么事。吴大娘就向邓小平说了漆老头找耕牛的事。邓小平便详细地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且说:“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心想,这肯定是一场误会。于是,就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坚决找回大爷的耕牛

     第二天中午,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因为当时不知道耕牛是谁家的,所以就放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让群众来认领。邓小平听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让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天早上,漆老头提了一篮糍巴和一袋红芋来见邓小平,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了我的牛……”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有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巴、红芋。邓小平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可以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值几十文钱,你却给我这么多钱,我怎么也不能收啊?”邓小平说:“军民一家,就算是我们互赠的礼物吧。”

     五、绝不能收大娘的鸡蛋

     1947年秋,刘邓大军的司令部一度驻扎在金寨县沙河下楼房。住在邓小平隔壁的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心里很过意不去,于是,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坐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过去给邓小平吃。邓小平说:“这怎么行?”说罢,便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很生气地对警卫员说:“我要是急着用钱的话,鸡蛋不早就卖了?”她坚决不收。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吴大娘更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给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就叫他自己给我送来,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只得把鸡蛋又拿了回来。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但是,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是要给钱的,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呀!”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但是,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的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着,硬是把鸡蛋提到邓小平的房里,转身就走了。

这时刘伯承刚好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在她家神台上!”邓小平说:“好!”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