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金刚台上妇女排 大别山里娘子军--浅议金刚台妇女排的伟大精神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8日    

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安徽电(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赵建军 郭永昌 郭金全 王现方 贾海亮)金刚台妇女排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武装组织,它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和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中实社安徽:金刚台上妇女排 大别山里娘子军--浅议金刚台妇女排的伟大精神
   
19341125军走后(这里讲的红25是指1934416日,由重建的25与在金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的28在金寨豹迹岩胡氏祠合编的那支新的25,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极其艰难的岁月,国民党军加紧对安徽立煌(金寨县的前身)、河南商城、固始一带仅的几块苏区进行“清剿”。为保存革命力量,上级指示张泽礼等同志河南赤城、安徽熊家河、汤家汇等地的革命武装,转移到金刚台一带开展游击战。

敌人知红军上了金刚台,迅速从四面八方追踪而至,在通往金刚台上的大小沟口修建碉堡,四周集镇派重兵驻扎。河南商城顾敬之等当地反动民团,强行“移民并村”,推行“户籍连坐”,把山区群众到集镇或围寨中,对金刚台地区粮、油、盐、火柴等实行严格控制,叫嚣“车干塘中的水,捉尽离水的鱼”,要彻底割断红军和群众的联系,妄想将红军困死、饿死在金刚台上。

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经红28军政委高敬亭批准,19356,新的中共商南县委在金刚台铁瓦寺成立,统一领导赤城、赤南、六安二区及固始、霍邱等地革命力量。县委把各地上山的武装约80人,编为商南便衣队,再按活动区域分为7个灵活机动的小队,配合红28军牵制打击敌人、搜集情报、筹办给养。把各地来到金刚台的女同志、原红军医院的部分护士和红军家属40人编妇女排,负责留守金刚台、护理红军伤病员、便衣队后勤给养等工作。商南县委妇女委员金寨籍女红军史玉清(后来成为高敬亭的夫人)分管妇女排工作,袁翠明任妇女排排长。此,金刚台妇女排就在中共商南县委直接领下,坚持在深山老林里同强大的敌人、艰苦的环境进行殊死斗争。

1934年冬到1937年秋,妇女排以金刚台为依托,巧妙地配合红28军和便衣队与敌人战斗了3个春秋,牵制了数百倍于己的敌人。这支党领导的红色娘子军,“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是食粮”,在敌人残酷的封锁和“清剿”中,经历艰难困苦,创造了鄂豫皖游击战争的奇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28军与国民党军达成停战抗日协议。10月下旬,红2882师政治部主任石裕田和雷文学、李世焱带着军部“停战抗日,到黄安今红安)七里坪集合”的布告及高敬亭写给中共商南县委书记张泽礼的亲笔信来到金刚台。根据上级指示,张泽礼率商南便衣队和妇女排精干力量100余人,前往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参加新四军四支队,奔赴抗日新战场。这些同志,在后来的革命征程中,有的英勇牺牲、为国捐躯了,有的终于受尽苦难、翻身解放,过上了苦尽甜来的好日子。

翻开金刚台妇女排的光荣历史、品味金刚台妇女排的英雄故事,我们从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从一个个振撼人心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它不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战斗的群体、更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大别山人民的高贵品质、顽强意志和伟大精神。          

 

一是信念坚定、初心不改的精神。妇女排在金刚台的战斗时期,正是大别山革命处于十分艰难、十分困苦的时期,形势十分严峻、敌我悬殊较大,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然而,就是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妇女排的同志们不仅能够坚守下来,而且取得了辉煌成绩。这些,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坚定的决心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们就是凭着“不牺牲,就要革命到底”的坚强信念和坚韧毅力,与男同志一样风餐露宿、爬冰卧雪,辗转于深山老林、虫兽出没之地,时刻与凶险的自然环境斗争,时刻准备与凶恶的国民党军的“清剿”“火搜”“放石头”等毒辣行径作斗争。她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了县委交给的救护伤员、后勤留守等任务……她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革命火种,让革命红旗一直高高地飘扬在金刚台上、大别山中。

1936年秋的一天下午,县委书记张泽礼的爱人晏玉香和十几个战友在金刚台西猫儿石一带活动。大家几天都没有吃一粒粮食了,精疲力尽,刚坐下休息,就碰上了敌人搜山,只得一路快跑,躲进一片丛林里。晏玉香见大队敌人向丛林方向追来,为了保护战友们,她便冲出丛林,全力朝着另一方向跑去,引开敌人。最后,晏玉香跑到一座悬崖边,无路可走,身后的敌人却已追了上来。为了不当俘虏,她纵身跳下深涧、英勇牺牲。红军家属老李、陈秀清、何道清、何其月、陈宜清等同志,在敌人搜山中有的英勇牺牲了,有的被俘后拒绝投降,面对生死考验,妇女排中没有出过一个叛徒,她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守了党的机密。

二是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的精神。有这样一首诗,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条件是多么艰苦、生活是多么困难:“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粮,三天不吃打胜仗”。这一首诗,还充分体现了妇女排的同志吃苦耐劳、乐观向上、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

为便于隐蔽和转移,她们总是分散睡在山沟里、树脚下、石板上。雨天有时就将树头压倒,拴在树桩上,人在里面躲雨,实在没有办法,就穿着蓑衣冒雨坐在地上。寒冬天气,大家仍身穿上山时的单衣、脚穿草鞋,夜晚冻得实在受不了,只能背靠背坐着取暖休息。在金刚台3年游击战争的日子里,妇女排的同志们没有住过一天房子,就住潮湿的山洞也成了一种奢望。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妇女排很少有粮食和食盐,开始时还可打土豪、找关系到敌占区搞到一点,后来由于敌人封锁越来越严,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草根、树皮度命。她们穿的只有一身破衣服,常年露宿山林、牵制敌人,在敌人不断搜山“围剿”的严峻形势下,克服无医、无药、无医疗技术等多重困难,护理伤员。

1936年冬天,金刚台地区连续下了15天大雪大雪封了山,敌人认为这是消灭山上红军的大好时机,他们不仅加了四处的把守,还派出暗探和搜山队四处寻踪觅迹。在外线游击的县委非常担山上的同志,多次派人送粮上山被阻。这时,山上的妇女排已经断粮多天了,大家只能用树皮和雪下的毛草根来充饥。寒冷和饥饿一起向她们袭来,死亡随时威胁着她们,但她们宁死不屈,一直坚持与搜山的敌人斗争。后来,有2位便衣队员背着粮食,在深山雪地里与敌人周旋了七天七夜,才甩掉跟踪。他们找到妇女排驻地时,妇女排的同志们已经到了生命的极限,都东倒西歪地躺着,任凭怎样摇晃和呼喊,她们只睁着眼睛不能答话。2个送粮来的便衣队员见此情景,急得失声痛哭起来,赶快生起一堆大火,煮了一锅姜水,每人喂一碗,这样,过了好长时间,她们才渐渐恢复过来。

三是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的精神。妇女排的同志绝大多数都是女同志,而且很多是红军家属,还有一些少年、儿童,看起来是弱势,但他们却做出了惊天动地壮举、谱写了流芳百世的诗篇。在他们的努力拼搏下,很多受伤的战士养好了伤、回到了战场,大批的敌人受他们的牵制而被拖累拖垮,他们的顽强拼搏保证了大别山红旗不倒!

从妇女排上金刚台第二年春天开始,敌人就不断地对山上进行突袭式的“清剿”。他们经常出动几个营的兵力,一个山头挨一个山头地进行搜索,每个山头又分成两路或几路,一面漫山遍野地从山上往山下“篦”,一面在山下进行拉网式地包围。后来,敌人还残忍地想出了从山顶上往下滚石头、在山下放火烧山等毒辣手段来对付妇女排。当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县委要求妇女排保存革命力量。她们平时首要工作是把伤病员分散地隐蔽好,放哨的同志一发现敌人来,她们立马就几人一组,分散在茫茫林海里牵着敌人周旋、捉迷藏往往是敌人搜这一座山,她们已机敏地躲到另一座山,敌人每次都是兴师动众地上山找“红军婆”,到最后总是被妇女排牵得筋疲力尽地望山兴叹。遇到有利战机,妇女排还会配合便衣队和敌人打一仗有一次她们把两股搜山的敌人引到一起,让敌人自己互相打了半天。妇女排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她们从小就在山上生活,加上熟悉金刚台的地形,所以在翻山越岭、钻山林方面,全副武装的敌人根本撵不上她们。

有一次情况非常危急,县委和便衣队全部游击到外线,敌人包围了妇女排和伤病员们,密集的子弹把妇女排压到山沟里。由于天黑了,敌人弄不清山上是否有便衣队,夜间搜山怕吃亏,所以只是紧紧地守在山沟外面,听到哪里有动静,就朝哪里放枪。夜深了,同志们十分焦急,妇女排的力量难以对付敌人,如果到天亮还不突围出去,大家的处境可想而知。同志们琢磨着,敌人打了这么多枪,而没有伤着我们,说明敌人打枪是漫无目标的,如果大家匍匐着悄悄向外突围是可行的。于是妇女排的同志就和伤病员一起、按班分成几个组分散突围。下半夜,同志们紧贴着地面匍匐前行,终于在天亮前陆续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残酷的斗争实践中,妇女排的同志逐渐总结出对付敌人搜山“清剿”的一些办法。转移时,妇女排多选择循着溪流走,不能让敌人发现踪迹;经过草丛、雪地时,后边会安排同志负责把踏倒的草丛扶起来、用树枝扫掉行走在雪地上的痕迹。当敌人从山顶上向山下滚石头时,她们会躲到大树背后蹲着。她们还学会了黑夜在深山老林转移时辨别方向;学会了用苦柳、马料等当地植物揉出水涂抹在身,来防止虫、蛇和山蚂蟥的叮咬,等等。妇女排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在金刚台周旋了3年,金刚台保护了妇女排,妇女排也以“不牺牲,就要革命到底”的坚强信念和英勇行为,战胜了敌人一次次残酷的 “清剿”,她们在金刚台上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有力地配合商南便衣队打开金刚台斗争局面。

四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尽管生活十分困难、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妇女排的同志们能够团结一心、亲如姐妹,特别是在血与火、生与死的紧急关头、决择时刻,他们都能够做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灾难独自担当! 面对敌人残酷的“清剿”,妇女排的姐妹们曾在一起庄严宣誓:在任何情况下,宁肯牺牲自己,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大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晏香、红军家属老李、陈秀清、何道清、何其月、陈宜清等同志,在敌人搜山中有的英勇牺牲了,有的被俘后拒绝投降,面对生死考验,妇女排中没有出过一个叛徒,她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守了党的机密。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多么高尚的情操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小到大、从弱到强,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精神至关重要、功不可没。

1934年冬初上金刚台时,红25军留下一个简易医院,有伤病员30余名,后来看护、治疗这些伤病员的任务就落在妇女排的肩上,妇女排同时也是28军的流动山林医院。据便衣队员曾少甫妇女排女战士张敏的丈夫)回忆:“金刚台上的伤病员及妇女排共有70多人,妇女孩子有近40人,伤病员有30人。”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这所红军山林医院药品、手术器械奇缺,妇女排同志克服困难,用中草药、土手术完成了许多难以完成的救护伤员任务。有一次便衣队员肖九仇在战斗中受伤,子弹头钻到他脚背里取不出来,大家一致推选曾在红军医院工作过的彭玉兰当“主治医生”于是,她就用头上的簪子慢慢地探出子弹头位置,然后准确地在伤员的脚背划开一个口子,将子弹取了出来。

敌人搜山时,这个红军山林医院没有固定的地方,为防止敌人搜捕,妇女排隔几天就得给伤病员换一个住的地方。她们经常背着米袋子、干粮袋子、药包,抬着、背着伤员在山上到处游击转移,有时把伤员分散隐蔽在山林里,有时把伤员安置在乱草丛中。当时条件非常艰苦,药品非常稀缺,她们就在山上采长筋草、七叶一枝花等草药为伤病员治疗恢复伤口,用盐水洗伤口,用被套棉花当棉球,破衣服布当纱布。由于敌人派上山的暗探很多,为了防止意外,妇女排会尽可能地将伤员转移分散在距离很远的多个地方。白天大家分头隐蔽,到了夜晚,妇女排就到一个个隐蔽点为他们送饭、换药。伤员身上换下的纱布,她们会小心地挖深坑埋好,不让敌人发现。

妇女排对伤病员的精心护理,使几十名在金刚台养伤的红军伤愈归队,重新踏上革命征程。多年以后,曾经在金刚台山林医院养过伤的同志们,都交口称赞她们“既是看护员又是警卫员,是担架员又是宣传员”。当时每一个同志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妇女排在那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商南县委交给的伤病员治疗、护理任务,对于保护红28革命火种保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无私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妇女排的同志们不仅继承了而且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让这种精神在革命的烈火中、在军队的熔炉里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敌人为了扑灭金刚台上的革命火种,除了大规模搜山外,1937年春,在金刚台主峰还修建了碉堡,驻剿、搜剿同时进行。妇女排为了牵制敌人,日夜不停地转移,攀缘在金刚台的深山密林和野兽出没的地方。在敌人的一次搜剿中,妇女排被冲散了,史玉清、陈宜清等4人为了寻找妇女排的其她同志,被敌人包围了,她们4人便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溜下深涧,史玉清落到一个乱石丛中。陈宜清等人为了掩护史玉清,主动暴露自己,被敌人抓走。妇女排里唯一的一位男同志老李,60多岁了,儿子当红军长征走了,老伴死了。妇女排冲散后,他和袁翠明排长,寻找史玉清、陈宜清等人,途中被敌人发现。老李为了掩护袁翠明被捕,敌人严刑拷问妇女排的下落,他至死不说,最后被敌人割了头颅、壮烈牺牲。

县委委员、分管妇女排工作的史玉清(红28军政委高敬亭的夫人曾回忆说,3年游击战争期间,妇女排几十名同志在金刚台上虽然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但大家的信念坚定,都坚信并盼望着主力红军打回鄂豫皖。同志们一年到头野菜野果是主食,条件好的时候,有粮食、兑着野菜吃,就非常满足了。在敌人大规模“清剿”时,不能生火做饭,同志们只能用手把山上采来的野菜揉揉生咽下去。上山前大家带的衣服很少,由于经常钻密林,以致衣衫褴褛。山上虫、蛇很多,金刚台上有一种山蚂蟥,能从远处跳到人身上吸血,刚上山时同志们没少吃它的苦头。大家穿鞋主要是靠割野草编草鞋穿,冬天就用稻草把脚包起来,有的同志脚趾甲和手指甲都冻掉了。妇女排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信念坚定地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誓死守在巍巍的金刚台上本文参考了柯大全的《鄂豫皖根据地的商南妇女排》有关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