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浚清“本源”,方正“初心

来源:中实社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3日    

1028日至1030日,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闫荣安一行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调研蒋光慈烈士资料。

                                                     中实社安徽:浚清“本源”,方正“初心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笔名侠僧、光赤,金寨白塔畈人。1917年夏,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读书,投身新文化运动,编印小报《自由之花》,抨击时弊,是当时安徽省有影响的学生运动领袖之一。

   1920年,蒋光慈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夏,与刘少奇、肖劲光、曹靖华、任弼时等同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翻译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和苏联文学论著,同时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歌颂列宁和十月革命,号召中国人民起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些诗,后来在上海汇集出版,题名《新梦》。

1924年回国后,蒋光慈在上海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连续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等理论文章,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翌年,受党的委派,蒋光慈担任冯玉祥将军的苏联顾问翻译。19261月,蒋光慈书信体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在上海出版,引起强烈反响,被郭沫若称之为“革命文学的前茅”。

大革命失败后,蒋光慈开始探索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主编出版《太阳月刊》,倡导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1930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蒋光慈当选为常务候补委员,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是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咆哮的土地》,为其创作史上新的高峰。

 

《新梦》产生巨大反响,蒋光慈也因此被称为是“新诗界的一位巨子”。虽然他活了短短30年,但那一瞬的光芒,照耀了20世纪的中国。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曾和刘少奇、任弼时等一起留学莫斯科,曾和列宁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曾组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发出中国“革命文学第一声”,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的开山鼻祖,最早一个卖文为生的共产党作家……

《少年漂泊者》于1926年发表。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19318月,蒋光慈病故于上海。1953年,党和人民在上海虹桥公墓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陈毅市长亲笔题写了“作家蒋光慈之墓”。

现金寨县辖区内的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革命者之一的詹谷堂是蒋光慈的启蒙老师。詹谷堂是蒋光慈在鄂豫皖边区发展的地第一个党员,也是在上海的中共党组织在这里播撒的一颗革命火种。詹谷堂入党后,十分激动,即兴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仙女正在向人间播种,并题写了两句诗:“漫天洒下革命种,伫看将来爆发时。”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革命者之一的袁汉铭也是深受蒋光慈影响的。二人是同学,曾经一起最早参加了詹谷堂倡议成立的“青年读书会”,并成为骨干。

此后,在笔架山、志成小学、明强小学,形成了最初的现金寨辖区的革命火种播撒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习仲勋、陶铸等之所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都曾受过蒋光慈作品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当我们把视野拉进到现金寨县辖区内,就是蒋光慈、詹谷堂、袁汉铭他们当年的舍家弃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民族的复兴,百折不挠,献出生命的诠释。我们只有浚清“本源”,方正“初心”,才能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