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九死一生的长征路--红军老战士但远嵩的长征故事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08日    

 

       中实社安徽九死一生的长征路--红军老战士但远嵩的长征故事

中实社《首席记者侯震斌 王红卫》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地、“六星上将”洪学智的出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该县先后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部分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的烈士就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今年424日习总书记视察该县时,深情感慨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金寨的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基因灿烂辉煌。金寨县党史县志档局作为全县档案业务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金寨县档案馆收集珍藏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资料。

 进入库房大门,掀开档案卷宗,我们可以迅速地查阅到但远嵩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西去川陕的金寨燕子河会议场景图,长征途中写下的标语、走过的线路、使用过的战斗武器以及但远嵩留下的一些照片。

但远嵩,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在大哥但远从、表哥皮定均的带领下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是我军早期从事机要、报务、通信工作的工作人员。1935年长征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电话排排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二翻雪山、三过草地,参加了慢川关战役、松潘战役、西路军西征,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生死考验。1955年,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红星功勋荣誉章。退休至今享受副师级待遇。

 

2016818日,我们专程到南京采访了这位长征的亲历者、幸存者,目前仍然健在的老红军。打开记忆的大门、追忆烽火连天的岁月,老人百感交加、激动不已。回想起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回想起那些长眠在长征路上的亲密战友,但老止不住地流下痛苦的眼泪、哽咽了很久很久……

但远嵩的大女儿但春燕介绍说,父亲所在的红四方面军1931年实行战略转移,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征到川陕。19353月,根据党中央指示,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发起了嘉陵江战斗,随之亦开始长征。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历经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最终于193610月在甘肃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一)爬雪山,因祸得福拣条命

      当年红军要爬的雪山是一座连着一座,有几千米高,山下是峡谷森林,山上是终年积雪,有的地方积雪厚达几十米。雪海茫茫,望不到尽头,好多天都看不到一片没雪的土地。红四方面军在历时一年多的长征中,翻越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

但远嵩印象最深的是翻越党岭山。党岭山位于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主峰海拔5400米,终年积雪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如注,时而冰雹雪崩。当地老百姓这样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可想而知,翻越党岭山是多么的艰难!

红四方面军大部分战士都是从南方北上的,很多人都是衣衫褴褛,根本没有御寒的衣服。经过连续的行军打仗,同志们极度疲乏。再加上没有粮食,寒冷、饥饿、疲惫和稀薄的空气严重地侵袭着这支队伍。

一天,但远嵩所在的部队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上冰封雪锁,山势陡峭。雪山上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白雪反光十分强烈,人们无法睁眼,但远嵩红肿多日的眼睛更加疼痛。大家沿着前面部队趟出的冰雪路,在崎岖蜿蜒的雪路上一个跟着一个地艰难行走。越往上走,山势越陡,积雪越厚,空气越发稀薄,连呼吸都非常困难了。好多同志因为疲劳、饥饿而倒了下来。而这一倒下,就成了冰雕,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到山顶时,忽然起风了,顷刻间,狂风大作,并卷带着大片的雪花和冰雹。这时,有人向天空开枪,一阵枪声之后,密集的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小的如黄豆,大的如馒头,根本就无法躲避,许多人被砸得头破血流。但远嵩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保护好身上的通信设备。于是,他赶紧从背上放下设备抱在怀里,并弯下腰用身体挡住冰雹。忽然一个碗口大的冰雹砸到他的头上,一个踉跄、脚一滑,他滚到了几十米外的一个山沟里。他坐在山沟里,眼睛流着血,什么也看不清,摸摸怀里的设备还在,他才放下了心。忽然,对面传来雷鸣般的响声,天地震撼、地动山摇,但远嵩抬头一看,雪崩了!就在自己刚刚滚下山沟的那个地方雪崩了!正在那里行走的上百名战友倾刻间被雪崩吞噬了……但远嵩因祸得福、鬼使神差般地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面对瞬息万变的雪山,部队接到命令“迅速下山,不准停留”。下山的路上,战友们互相搀扶、互相帮助,最终战胜了寒冷、饥饿和死亡,翻过了这座神秘诡异的党岭山。

       中实社安徽九死一生的长征路--红军老战士但远嵩的长征故事

    在党岭山下,但远嵩遇到了皮定钧。皮定均双眼湿润地看着他、哽咽着告诉他,他的大哥但远从在之前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率领一个营的战士阻击敌军,在子弹打光而又负伤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肉搏,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皮定均告诉但远嵩,大哥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骁勇善战、意志坚强的红军指挥员,为了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远嵩当年参加红军时,他们家族中的堂哥、堂弟一共25人一起入伍、走进红军队伍。长征结束、到达延安时,他们25个兄弟仅剩下6人,那19位亲人都牺牲在雪山、草地以及与敌人的博斗中。他们牺牲时,多数还是花季少年,年纪最大的就是但远从,当时也才25岁。

   (二)过草地,为救战友险丧生

过草地之艰难,不是亲历者绝对是无法想象的。19358月中旬,但远嵩随着部队进入了生死莫测的大草原。茫茫草地,一望无涯,到处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就没有路!人,必须踩着草甸才能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但远嵩和战友们有的拄着棍子探路,有的几个人相互搀扶着行走。一天下来,大家都累得精疲力尽。进入草地的第三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并且伴随着电闪雷鸣。走在但远嵩前面的小严,由于没有踩稳草甸,双脚一滑、陷进了沼泽,他恐惧地、拼命地挣扎,结果一会儿就陷进了齐腰深的泥潭。见此状况,但远嵩立即将手中的棍子递给小严。疲惫不堪、身体虚弱的但远嵩,使出全身的力气,试图将战友救出来。没想到,他不仅没把小严救出来,自己也陷了进去。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几位四川藉的战友围了上来,他们迅速地解下自己的绑腿带,向但远嵩和小严扔过来,并让他们绑在自己的身上。几个战友小心翼翼地拉着绑腿带,缓缓地移动着,经过大家艰辛的努力,终于将两人救了上来。得救后的但远嵩,感觉右脚趾很痛,低头一看,原来右脚的两个小趾已被满是泥浆的草鞋勒破,皮肉翻了过来,鲜血和着泥浆往下淌。当时,但远嵩并没在意,只是撕了一块小布条包扎了一下,结果夜里脚趾就开始红肿并发起烧来。

部队连续行军,整天在泥沼里行走,脚趾很快地就感染溃烂了。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只能经常用盐水洗洗。见他行走不便,战友们抢着帮他背武器装备。就这样凭着坚强的毅力、旺盛的生命 ,反复感染溃烂的脚趾,终于在两年后自然愈合了。但远嵩常说,如果不是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自己早就陈尸草地了。

(三)好战友,壮志未酬身先死

 长征路上,在红九军的队伍里,有一位长着络腮胡子的红军战士。他整天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是大铁锅和炊具,一头是背包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孩子很瘦小,衣衫补丁连着补丁,但一双大眼睛却很机灵。他就是炊事员老赵。他是四川人,参加红军时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他就带着唯一的儿子加入了红军队伍。行军时,他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部队宿营了,他要架锅、烧水、做饭,收拾好炊具后才能照顾孩子。

部队过草地前,有的准备的是青稞麦炒面,有的来不及磨面就带着青稞麦。当时的环境,大家都知道,多节约一点粮食,就多一点生存的希望。于是,同志们都尽量地节省,即便如此,准备的干粮很快也就吃完了。茫茫草原,渺无人烟。粮食没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树皮充饥。有一天,到了宿营地,同志们挖了野菜交给老赵。大家又渴又饿,等了好一会还没见老赵喊开饭。忽然,传来了孩子凄惨的哭叫声,但远嵩和几个战友急忙跑过去,只见老赵口吐白沫、面色发青,已经不能说话了,只是眼睛还在一直看着孩子,手里攥着野菜。这时,大家都明白了,老赵是吃野菜中毒了!原来,大家每天挖回来的野菜和草根,老赵都要先自己尝尝,没有毒、没有问题的才煮给大伙吃,以确保同志们的生命安全。大家试图将老赵嘴里的野菜弄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但远嵩握着老赵的手,流着泪说:“你放心,我们一定把孩子活着带出草地。”听了这句话,老赵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眼看着快要走出草地了,老赵却倒下了!孩子扑倒在老赵怀里撕心裂肺地哭起来。6岁的孩子历经如此血雨腥风的战争,面对如此悲壮惨烈的生离死别,幼小的心灵承担着多么大的压力啊!

在此之后,但远嵩和战友们轮流背着孩子,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扶,靠着吃野菜、树皮、皮带、枪背带,终于第三次走出了草地,九死一生地幸存了下来。这个孩子后来被送到后方医院,并逐渐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

       中实社安徽九死一生的长征路--红军老战士但远嵩的长征故事

   本文作者胡遵远(左)和但远嵩的大女但春燕(右)在一起。

听着这些感人的故事,追忆那段峥嵘的岁月,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当年的红军战士是因为有了钢铁般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才战胜了数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万里长征,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精神财富。

  位: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胡遵远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