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长征先锋 百将之师——叙说英雄的红25军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0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郭永昌 王现方 郭金全 段志超 刘艳军)19341116日,诞生于金家寨、成长于大别山的英雄之师、威武之师——红25军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进行长征。

        中实社安徽:长征先锋 百将之师——叙说英雄的红25军
    
25军自1931 10月正式成立,到19378月改编,走过了6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红25军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着重讲述红25军的光辉历史、显著特色及英雄传奇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红25军的光辉历史

25军曾先后二次组建,第一次是193110月、在安徽金寨麻埠组建。它是金寨地区组建的第1支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也是金寨地区组建的第7支红军队伍。首任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历任军长旷继勋、蔡申熙、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历任政委王平章、戴季英、郭述申、吴焕先、程子华。创建时只有有军部和73师,后来又发展了75师和74师。   

第一阶段:建立初期阶段(193110月到193210)。红25 军建立初期,在红四方面军编成内,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商()潢(川)战役、苏家埠战役、潢()()等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第二阶段:坚持斗争阶段( 193211月到193411)193210月,红25军军部及73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了红25军。重建的红25军,接连取得了一些胜利,有力地扭转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危局,并使自身发展到1万余人。在错误和挫折面前,省委和红25军领导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转变斗争方针,形势逐渐好转。红25军在大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重兵的“围剿”下,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辗转游击、几经苦斗,取得了葛藤山、长岭岗、扶山寨等几次大的战斗胜利,坚持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第三阶段:进行长征阶段(193411月到19359) 19341116日,红25军在省委领导下,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打破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桐柏山、豫西平原、伏牛山,进至陕南。继而以武装斗争为先导,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在石塔寺、袁家沟口等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并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第四阶段:转战陕甘阶段(19359月到19378)19359月,红25军和红26、红27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后,胜利地打响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作出了贡献。随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西安事变后,奉命南下陕南,参与制止国民党亲日派的军事进攻,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8月,红15军团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344旅,出师抗战,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投入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

二、25军的显著特色

25军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党性观念。它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那里的武装斗争。它独立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自己得以休养生息。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先导,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纵观红25军的光荣历史,我们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

(一)英勇无畏、独撑蓝天。这一点特别集中体现红25军的长征过程中。可以这么说,红25军的长征几乎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切决策、一切决定全凭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由于红25军的将士年纪都很小,所以有人这样说:红25军是用自己柔嫩的肩膀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顽强拼搏、能征善战。据统计,在红25军的历史中,仅是有记载、有影响的战役战斗就有70多次,歼敌10多万人,其中,独树镇、瘐家河、马塔寺、袁家河口等战役战斗差一点就让红25军全军覆没,还有著名的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和直罗军镇战役,都是大仗、恶仗、险仗。事实证明:红25是一支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勇于吃大苦耐大劳,敢于打硬仗、打恶仗的英雄部队。

(三)人民公认、领袖称赞。25军虽然是一支年轻的部队,但是它的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特别是在长征过程中,红25军严格执行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注重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搞好关系。毛主席说,红25军了不起,是执行民族政策的典范。

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时,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红25军军长徐海东知道后,立即安排人查清了家底,然后迅速地从所剩的7000大洋中拿出5000大洋,同时又从各个连队抽调一批武器和战士,连人带枪带钱送给中央红军。

对此,毛主席深受感动、始终铭记于心。后来,在多种场合下,毛主席都对红25军和徐海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并且在徐海东生病住院期间给予了很多特殊的关照。

当然,毛主席对徐海东的特殊关照,并不仅仅是因为徐海东给红一方面军送了5000大洋。徐海东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了66口人,一生受了10多次伤、去世的时候身上还有10多个窟窿,他的确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四)人才济济、将星璀璨。25军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仅开国将军就有97位,他们中有开国大将1名:徐海东;上将2名:刘震、韩先楚,中将6名:李 耀、张天云、张池明、陈先瑞、林维先、梁从学;少将88名,如:方升普邬兰亭肖选进闵鸿友  胡继成   等。另外还有红25军军魂吴焕先、率部长征的红25军军长程子华、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等重要人物。

     三、25军的战斗传奇

(一)将军班,充满神秘。将军班的故事,是红25军众多传奇故事之一。班长陈先瑞就是安徽金寨籍的开国中将,另外2位将军则是上将韩先楚和刘震。

这个“将军班”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敌人斗智斗勇,充分展现了他们随机应变、临危不乱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班长陈先瑞,国民党军把他的名字写成“陈光瑞”,出现在“战斗详情”中。毛泽东主席称他为红军的“陕南王”。红军时期,陈先瑞曾先后“四进陕南”,为红25军扩大规模、壮大队伍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七仙女,感天动地。“七仙女”的故事非常感人。红25军开始长征时,队伍中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被称为“七仙女”的红军医院女看护: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

开始时,军政治部考虑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情紧急,怕7名女同志在急行军中掉队出危险,就派医院政委苏涣清来动员她们留在根据地,并给她们每人发了8块大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她们手里攥着沉甸甸的大洋,心情十分沉重,有人急得都哭了。她们不愿离开部队啊!正当她们在那好说歹说、苦苦哀求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副军长徐海东。

女兵们就像见到救星一样,七嘴八舌地向他表示:“当红军,走革命的路,就是死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决不向后转!决不当逃兵!”

看到她们如此坚决,徐海东高兴地说:“呵,革命性蛮坚决的嘛!”然后,他沉思片刻,果断地把马鞭向前一指:“快追赶队伍去吧!”顿时,姑娘们个个破涕为笑。

部队出发以后,为了甩开敌人,跳出敌人的追堵合击圈,每天都要急行军40多公里,有时50多公里。为了隐蔽,部队常常夜间行动,7名女战士就把绑腿解下来,结成一条长长的带子,互相牵引着摸索前进。为了防止掉队,每天行军,她们都提前出发,最后到达宿营地,一天下来,全身就像散了架一样。尽管这样,她们还是坚持给伤病员送药,争着去做护理工作。

鉴于敌情日益严重,军首长见7名女同志身体很弱,时而掉队,就又一次动员她们离队,各自找可靠的人家当干女儿,待形势好转后,再接她们回部队。她们一致坚决表示:“部队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叫我们离开部队,坚决不走。”她们的决心再次感动了领导,于是她们得以继续随部队前进。

19341210日,庾家河之战,全军从炊事员到军长全都投入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经过殊死奋战,反复冲杀20多次,终于转败为胜、化险为夷。这次战斗虽然击毙敌人300多名,但红25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190余人。营以上干部大部分负了伤,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也都负了重伤。

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底下打进去,又从颈后穿出。他这次负伤比以往哪次都重,失血很多……徐海东整整昏迷了四天四夜,直到第五天才醒了过来。在这几天里,护士周东屏一直守护在他身旁。

徐海东醒来后便问道:“现在几点钟了?部队怎么样了?”

周东屏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答非所问地说:“首长可醒过来了,四天四夜不省人事,一句话也没说,把人都快急死了!”

徐海东开玩笑地说:“我可没着急,倒是睡了一场好觉。”

周东屏怕徐海东刚醒过来太劳累,打着手势,不让他多说话。她知道徐海东已四天四夜滴水未沾、粒米未进,就去找来一碗面条,细心地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生怕触痛他的伤口。徐海东吃了面条,精神好了许多,就向周东屏问这问那。

当徐海东听说程军长伤势很重,便对周东屏说:“你不要管我,去好好照看程军长。” 

就这样,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产生了美好的爱情,结成革命伴侣。

在将近一年的长征中,女战士们发挥了积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道路坎坷、征途漫漫,除了2名同志牺牲外,其她5名女战士终于在1935915日,随着大部队来到了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同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胜利会师。

(三)长征路,屡创佳绩。25军在长征途中创下了一个“第一”、四个“唯一”。

一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是长征先锋,为迎接党中央及三大主力红军到达陕北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落脚创业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以军为单位进行长征的队伍。

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的队伍。在当时全国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涉及豫陕、鄂陕边区10余县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和红74师的队伍,为中国工农红军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

五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队伍。红军三大主力开始长征时总人数20万,到达陕北后,只剩下5,减少了四分之三。而红25军长征出发时,人数是2920人,到达陕北时是3400人,多了近800人。另外,还有2000多人留在陕南,人员“不减反增”,这在四支长征队伍中是唯一的。

(四)发展中,逢凶化吉。25军在发展中遇

到过很多困难,也面临过很多危险,特别是在长征途中几次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是,不论环境多么危险、条件多么恶劣,最终都是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红25军的首长们,凡事都能自己带头、以身作则,每当战斗出现危机的时候,首长们都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他们大叫“同志们, 跟我上!”,而不是叫“同志们,给我上!”应该说,这就是红25军一路披荆斩棘、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制胜法宝!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