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实社安徽:传承红色基因的“金寨模式”

来源:实事求是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中实社安徽讯(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郭永昌 王现方 赵中芳)安徽省金寨县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初始诞生地、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第二十八军的二次重建地。

金寨,早在1920年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建立了党组织,1929年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从此革命烈火生生不息、革命斗争持续不断。在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金寨人民坚信党、紧跟党,“送子当红军、送郎当红军,父子当红军、兄弟齐上阵”的感人场面屡屡出现、比比皆是;“把最后一粒米拿去当军粮、把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把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的光荣传统一直在传承、在弘扬……金寨,先后组建了12支成建制的工农红军队伍,蕴育了59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英勇牺牲;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金寨,红色历史光辉灿烂、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

20164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指导工作时,冒着霏霏细雨、怀着崇敬心情,向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随后走进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和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他用敬仰的目光,仔细地端祥着一件件、一幅幅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红色基因的革命文物,他全神贯注地听取了讲解员那饱含深情地讲解……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在他耳边久久地回响、一幅幅战争场面在他脑海里不停地回荡……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几年来,金寨县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立足金寨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探索总结出传承红色基因的9种有效模式。

渗透式传承。主要是通过编纂红色书籍、撰写和发表红色文章来传承红色基因。应该说,这既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途径,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渠道,它是“渗透”式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典型代表。真正可以通过书籍、文章把红色基因渗进人们的血脉、浸入人们的心扉。几年来,金寨县积极开发红色资源、认真编写红色书籍、努力撰写红色文章。不仅重新修订和新编出版了《红色金寨》《金寨革命史》《军旅猎猎》《热血衷魂》等10多种红色历史书籍,让人们从光荣的党史、国史、军史、改革史、开放史、发展史,特别是金寨的地方党史、军史、改革史、发展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且编辑出版了《红星闪耀》《巾帼红星》《初心故事》《红色记忆》等一大批故事性、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的红色故事丛书,让人们从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真实存在的红色人物身上受教育、得感悟。为了切实做好编书、撰文这两项工作,他们组织人力、集中精力,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认真地整理,开发了一大批宝贵的资源、搜集了一大批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比如:《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红色家风故事》等,题材新颖、内容翔实,主题鲜明、作用巨大,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让人们在喜闻乐见的文章中、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感受红色、感悟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注入式传承。如果说编纂红色书籍、撰写红色文章是一种自然的、传统的方式,那么集中授课、集中宣讲无疑是一种积极地、主动地注入方式。比如,作为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职能单位的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金寨县档案馆及时组建了红色基因传承服务队和红色主题宣讲报告团,他们不仅积极地开展了送红色基因“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活动,而且宣讲服务的范围在不断地拓展,上至省直机关、下至乡村学校,呈现出省市县乡村组六级“级级有宣讲、月月有活动”的喜人局面,通过集中授课和集中宣讲的方式,把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感人故事、红色基因、伟大精神送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使其在更广的空间里、更高的层次里传承与弘扬。在这一方面,金寨干部学院也很好地发挥了主阵地、生力军作用,每年接待培训党员干部2万多人。

展览式传承。主要是通过组织人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烈士纪念塔、英雄纪念碑、革命博物馆、档案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从而达到缅怀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愿望。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都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实际上,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在内革命纪念地、纪念场所都是这样,实地参观考察它们,听取它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的介绍、挖掘整理它们背后的故事,既能使人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增强现场感、认同感,也能让人们留下更加深刻更加美好的记忆、受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思想教育,效果明显好于读书看报。几年来,金寨县特别注重两手齐抓,一手抓开发、一手抓保护,认真做好境内每一处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工作,力争通过科学有序地开发,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立夏节起义旧址---丁埠大王庙等这些特殊的阵地上“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屏幕式传承。主要是把承载着丰富多彩红色基因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通过广播、电影、电视、微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把它搬上屏幕、制作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声像读物,让人们在欣赏精品力作的过程中,受感染、受教育。

熏陶式传承。主要是指开展全域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以此来熏陶人、教育人、影响人。几年来,金寨县紧紧抓住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的时间结点,在全县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立90周年等全县性的纪念活动,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学校纷纷开展纪念会、研讨会、歌咏比赛、征文竟赛等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回顾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记忆、接受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融合式传承。这里讲的融合是多方面的,既有资源的整合、也有模式的整合,既有工作的融合、也有方法的融合,既有资源的共享、也有资金的互帮......用结合、综合、融合的方式来解决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几年来,金寨县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来抓,将其与红色旅游开发、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城镇基础建设、文明实践活动、决战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各种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道路交通建设上,上下齐心、各方协作,用红色名人、红色事件为道路沿途的车站命名;在城镇基础建设上,在街道两旁树立将军雕塑、悬挂红色标牌,让红色基因直接“进入”住宅小区、用红色氛围熏陶居民住户;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用大别山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大别山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切实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自信心。

引领式传承。用伟大的精神来教育人、引导人、振奋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金寨人民和大别山人民一起共同铸造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6424日在金寨县花石乡与村民们一起座谈脱贫攻坚工作时,特别强调: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必须继续发扬“大别山精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都要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千方百计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小康社会。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可见,大别山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中的重要成员。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大别山精神,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同样离不开大别山精神。如今,虽然我们面临的形势变了、所处的环境变了,现在不需要我们冒着枪林弹雨去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了,但是,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同样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同样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比如:刚刚告一段落的脱贫攻坚战,必经长期面对的疫情阻击战……等等。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不仅需要积极传承大别山精神,而且更要大力弘扬、积极践行大别山精神,用大别山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合力、促进发展,让其在新形势、新征程中放射出更加灿烂耀眼的光芒。

创新式传承。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改进编书撰文工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来传承红色基因。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总是埋着头、一个劲地写有关金寨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一类的文章,然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广泛深入地、持续不断地、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既对外、也对内,既对上、也对下,使之成为传承基因的一种重要地、有效的途径。几年来,仅金寨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一家,就在全国各级各类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红色文章700余篇。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近来,他们开始着力把“古书”变为“今书”、把“厚书”变为“薄书”,把“文字书”变成“图画书”、把“无声书”变成“配乐书”,使其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愿意读、能读懂的“好书”、“宝书”。在撰写文章方面,他们开始注重故事情节的塑造和表现方法的灵活运用,努力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来再现革命的光辉历史、用一篇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的美文来推介红色的革命人物,让人们在称赞和赞赏的过程中、在感动和感染的氛围中,受教育、增才干、育品德、强精神,以其达到吸引人、教育人、感染人的良好效果。

借船式传承。在自身努力、勤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联合、借船出海等方式进一步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几年来,金寨县在创作大量文学文艺作品和歌曲戏剧的同时,积极地与六安广播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单位通力合作,制作上映了《金刚台妇女排》《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一大批专题片、电视剧和电影,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上将洪学智》《十万英烈铸两源》等电视连续剧和特别节目,起到了事半功倍、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积极作用。

上述9模式的综合运用、各项工作的纵深推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而且加快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扩大了老区影响、擦靓了老区品牌,在争取上级关心关注、扶持支持和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地传承红色基因,既帮助全县广大贫困群众树立了脱贫信心、鼓足了发展干劲,也帮助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扶贫济困、结对帮扶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而促进了红色旅游、加快了三产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资料显示,2019年,共接待各类游客120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6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70%50%以上。据测算,几年来,全县有20万人直接或间接分享了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2019年底,金寨县仅剩下贫困人口1039户、184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1%至此,老区人民终于摘掉了长期以来一直戴在自己头上的“穷帽子”,2020429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寨正式退出贫困序列。

 

作者:胡遵远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档案馆馆长。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服务- 人员认证首页

版权所有:实事求是新闻社 投稿邮箱 ssqsxws2021@163.com   新闻登记号65403059-000-10-21   地址:中国~北京 监督电话:13161461316
欢迎来本社投稿,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