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事求是新闻社历史专刊(首席记者侯震斌 特约记者赵建军 郭永昌 韩建平 贾海亮)在将星璀璨纪念馆当中,陈列了不少金寨籍老将军生前的工作文具,而展柜中干净整洁、字迹端正的一本本笔记经常引人驻足,这就是皮定均将军在福州军区、兰州军区的工作笔记。展出的笔记记录的是70年代的关于山丹地区的作战研究,详细阐述了当时分析出的敌情、作战地形,我们的任务,研究的打法。我们通过了解老将军的生平得知,他自幼是放牛娃出身,但从他识字开始,到他牺牲时,他写笔记的习惯从未停止,总计百万字之多。抗战时期,他有用毛笔写大字的习惯,一次,日本鬼子进村,他通知部队秘密撤出,自己却坚持把最后一个字写完,其从容镇定可见一斑。
皮定均将军英勇善战,是我党我军知名将领之一,人称为“虎将”,早在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他担任中原军区一纵队一旅旅长,采用疑兵战术,掩护军区主力部队西进,并以一旅兵力与敌重兵周旋20余天,勇敢机智地突破重围,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全旅以3个团5千人的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与华中军区部队会师,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直到今天,“皮旅”不仅和皮定均将军的名字密不可分,也成为一个如神话般传奇的代名词。
在战场上,皮定均是一名英勇机智的战将,在部队里,他是治军严谨、身体力行指战员,但工作中、生活中,他的正直、认真、亲和、担当也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人。
在子女的眼中,他更像一位老农,是一位慈父,对劳动人民他有本能的尊重和热爱。他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警卫员、驾驶员、炊事员,保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老将军的家风非常朴实,“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么一段有关“家风”的小故事,一次他带着子女挖树坑,开始他带头挖,然后再来检查子女挖的树坑,一般来说,坑口上面都会大一些,越到坑底就会越小一些,而种树苗,坑下面大些对树根是有好处的,有利于生长发育,皮定均拿着一根小竹竿,上面量量,下面比比,凡是不合格的,就让子女重新挖,直到符合标准为准。这样“过细”的作风,不放纵一点小错误、小毛病,对子女亦如此,这样的家风影响了子女一生为人处世。
作为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将军,他以治军严谨闻名军队,但在党小组里,他是忠诚谦逊的普通党员,在兰州工作期间,他那特别的“组织生活”也给战友留下深刻印象,由于经常视察边防,他索性就在车上办公,而他更是向大家提出了要成立临时党小组,成员们就是那车上的一班战友,第一次开党小组会议时,他说明了目的:大家都脱离了原组织,一出来就是个把月,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得过组织生活,主要是向我提意见,我这个人毛病很多。在工作上我是司令,在党小组里我是普通党员。
大家心里敲起了小鼓,这是真的吗?党小组能管司令吗?对于批评,他能听的进去吗? 刚开始时候,大家有些彷徨,而这位普通党员态度诚恳,使得大家慢慢放下了顾虑,这个临时党小组的组织生活持续了四年,一直到皮定均离开兰州。在党小组会里,如果谁表扬他,他会说这是给他灌米汤。遇到批评时候,他觉得自己得到了大家真心的尊重,倘若对一些问题还认识不到位,他也不会稀里糊涂地接受,他会毫不客气地争执讨论。这样的时候,大家发现他真的没把自己当成司令,而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都说皮将军凶,从不当面表扬人,大家都有些怕他,可下属们也说,他是心细如发、爱兵如子的好首长,他的心里装着部队,装着下属,一次皮定均到了前指,见到女兵们,他问到:“有什么困难?”女兵们答到:“没有”,“伙食呢”?“挺好”,这时候,一个女兵壮着胆子说“司令部有个小问题,不归你管,能汇报吗?”皮定均说:“大小问题我都管”,女兵答到:“我们的厕所坏了”。
皮定均叫来训练部副部长,说“坑道里有问题,你去查查。”这位副部长查了半天没找到问题所在,便把人集合起来,问:“司令员来过了吗?”女兵们如实回答,副部长才明白皮定均让他查的是厕所的事,他说:“你们为什么向司令员反应这样的事?”女兵答到:“听说皮司令对我们下面特别关心,就讲了。”
战士们说的是“特别关心”,将军有一颗仁爱的心,一颗亲民的心,一颗既能在战场上当机立断,又能深入士兵知冷知暖的心。他带领的皮旅,能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他教育的子女,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习气。老将军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他留下来的日记、学习笔记、工作笔记是他身为军人勤勉、认真、对党忠诚的最好见证。睹物思人,皮定均将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品格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作者: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杨晓璐